国务院:招投标领域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保证金

工程保证保险,是一种以建设工程合同履约行为为标的的合同保证保险。具体而言,由投保人向保险人交付保费,当投保人因作为抑或不作为导致未履行约定或法定义务,给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付。保险人具有对投保人的追偿权利。

目前,国内工程保证保险市场主要包括:投标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预付款保证保险和业主支付保证保险。部分区域也在积极推进差额履约保证保险等创新工程保证险种。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工程保证保险代替现金保证金。实践证明,工程保证保险作为各类保证金的创新管理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建筑企业释放保证金压力,保证合同履约,防范和应对信用风险威胁,切实保障工程款项和工资支付,是建筑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为什么要推行保函(保险)代替保证金?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机制发展迟缓,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较为薄弱,失信行为较为严重,广泛影响着施工合同履约、工程款支付和农民工工资发放,甚至为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生产埋下巨大隐患。

传统保证金制度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合同履约,但其现金保证金形式暴露出的“资金数额大”、“占用周期长”、“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资金压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资金压力制约企业发展

“现金流”可谓建筑企业的核心命脉,但当下国内建筑市场,如垫资带资施工、工程款与工资支付拖欠等不规范市场行为普遍,加之传统保证金管理形式下,对建筑企业产生的沉重资金压力,严重影响着建筑企业乃至建筑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不少中小建企经营日益举步维艰,企业与市场活力难以激发,亟需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式,促进释放建企“现金流”压力,缓解高额保证金压力。

二、行业存在信用履约风险

建筑市场信用风险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一方面,部分承包方为了承接工程,忽略了发包方的资金风险,甚至不惜通过垫资施工来获取项目,后续也面临着发包方拖欠工程款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因建设资金不足而停工烂尾现象。施工企业不仅难以获得相应的工程款项结算,还会直接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发生。

另一方面,在招投标活动中,部分投标方存在资质、业绩造假、挂靠、围标、串标等失信行为,使得使中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而使有优势有实力中标的潜在中标人被挡在了门外。不仅影响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还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安全。

三、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无论是建筑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或行业市场存在的各类失信风险都会间接导致工作质量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如:由于建设方实力不足或拖欠工程款,施工方为了转移自身资金压力,不惜铤而走险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建设工程质量水平降低,留下质量安全隐患。

再如:在招投标阶段,建筑方存在资质造假、资质挂靠等失信行为,致使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资格的团队进行施工,都会为工作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推行保函(保险)代替保证金的价值意义

一、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优化营商环境

工程保证保险,作为传统工程保证金的创新管理方式,一方面,能够通过杠杆的放大效应,以较少的费用撬动大额现金保证金,释放企业巨额保证金压力,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盘活企业现金流。在招投标活动中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参与招投标交易成本,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另一方面,工程保证保险不占用企业银行授信额度,无需抵质押反担保,在充分释企业保证金压力同时,还能够强化企业融资能力,提高企业资金链抗风险能力。

二、全过程风险管理 管控信用风险

全过程风险管理

是在传统工程管理基础上融入第三方风险管理技术及观念,衔接保前、保中、保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风险管理机制。

区别于传统工程保险产品,工程保证保险中引入了第三方专业风险管理服务,参与承保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进行承保前风险评估、承保后风险排查和预警、保险事故发生后协调和理赔,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各类信用履约风险。

承保前风险评估:在承保前会针对企业资金情况进行审核评估,确保企业发包方具备工程款支付能力;还可以通过保险条款约束承包方严格遵守施工合同,减轻施工方资金压力,避免为转嫁风险压力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承保中风险排查:承保项目后,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会开展定期巡查,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别和预警,规避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风险。

事故发生的协同解决:在保后发生保险事故,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会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协同配合保险公司跟进事故处理,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对承包方承担赔偿责任,切实有效保障了承包方和农民工的的合法权益。

三、构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投保工程款支付保证保险后,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对动态风险管控的反馈引入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建筑企业的信用情况,实施差别化费率,从而迫使建企守信履约,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从而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THE END
0.中华财险前两大险种盈利承压今年发力非车而除了信用保证险、农险赔付较多外,中华财险短期人身险2019年赔付支出40.58亿元,较2018年赔付增加11.09亿元,同比增加37.61%;同时,其责任保险赔付金额也较去年增加1.81亿元,2019年赔付10.05亿元,同比增加21.97%;而企业财产险种则较去年赔付金额有所减少,从2018年的6.90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5.81亿元,同比减少15.80%。 jvzquC41o0imu7hp1fkucrq16;:1;=
1.中华联合财险营业利润亏损,踩雷P2P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被处罚近期的一张监管罚单或能解释该公司信用保证险收入状况。4月17日,中华联合财险收到监管罚单,其上海分公司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被暂停两年。而这又与其过去涉足P2P保证保险业务有关。 罚单内容称,2019年5月以来,中华联合财险保证保险投诉集中爆发。经查,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jvzquC41kpyvtjseg0nfz~s0eqs04972/2:.4A442379;>:;0jznn
2.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信用保证险是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保险,它实际上是由保证人为信用关系中的被保证人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类保险业务。信用保证保险的标的是合同双方权利人和义务人约定的经济信用。按照投保人的不同,信用保证保险又可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种类型。信用保证保险有哪些特征 1、信用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一种信用风险。 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信用风 jvzquC41yy}/uqjpnctccx3eqo5{jrxjk1zprrhu15>94>:
3.信保业务“风口”变“雷区”承保亏损激增龙头险企加速出清实际上,早在监管下发上述指引之前,部分龙头险企信保业务已出现大幅收缩。数据显示,中国人保去年前三季度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达5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2%。对信保业务的亏损和收缩,人保财险副总裁沈东此前称,信保业务的亏损主要来自融资类信保业务亏损。 信保风险余波未平 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22:6639=52>>5334ivvq
4.银行风险管理论文汇总十篇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中外银行成功案例带来的启迪 (一)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提。外资银行大多具备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其内部监督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实行垂直管理。分支机构的内部监督部门往往与本级机构相互独立,或者在分支机构不设内部监督部门,内部监督的职责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5=86>3jvor
5.信用保证保险|中银保险信用保证险是指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的一种保险,是一项企业用于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应收帐款的安全。其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险种分类: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企贷保(C)-企业担保贷款保证保险 中银jvzquC41yy}/dxh0ep5cqlnpu1ijunwxkek0er91
6.财险三巨头龙蛇演义:2021车险承保利润破百亿,非车巨亏20亿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承保盈利水平较好的非融资性信用保证险业务,盈利性较好的非融资性信用保证险业务规模同比增长31.0%。 平安产险对信保业务虽然也受伤颇深,但相对乐观,依旧保持了“老三家”中信保业务最大的规模。 其给出的观点是: 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平安产险风险筛选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和客群结构的优化,平安产险保证jvzquC41pg}t0qjzwp4dqv44248.2=2251817?:48;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