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业务“风口”变“雷区”承保亏损激增龙头险企加速出清财险公司保险公司

曾经作为财险市场增长风口的信保业务,去年成了险企的“雷区”。

《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去年前11个月,险企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承保利润合计亏损132亿元,较前年同期的亏损19亿元,出现数倍激增。尽管暂无去年全年的承保数据,但即使去年12月份单月承保盈利,也很难将亏损反转。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去年前11个月,险企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保费合计达841亿元,较前年同期下滑12%。部分龙头险企更是大幅压缩信保业务,其中,中国人保去年前三季度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达5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2%。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去年以来,险企纷纷停止承保网贷履约保证保险等风险较高的险种。一家此前踩雷信保业务的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相关业务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公司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停止承保P2P相关履约保证保险新业务。

险企压缩信保业务

《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险企保证保险保费与信用保险保费合计达841亿元,较前年同期下滑12%。其中,保证保险保费收入658.3亿元,同比下降16.33%。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去年前11个月,财险公司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两项业务承保利润合计亏损132亿元,较前年同期亏损的19亿元,出现大幅增长。其中,去年前11个月,信用保险承保利润亏损31.77亿元(2019同期亏损为16.68亿元),保证保险承保利润亏损100.06亿元(2019年同期亏损为2.02亿元),两项业务均出现亏损激增,承保利润率分别为-27.25%、-17.17%。

信保业务承保利润亏损,与部分险企此前承保的网贷平台履约保证保险不无关系。早在2016年、2017年,不少险企开始承保网贷履约保证保险,并取得了不错的承保利率。

但随着网贷平台持续暴雷及出清,2018年起,就出现部分险企该项业务大幅亏损的情况,并出现个别网贷平台与险企互推理赔责任的现象。2019年,个别险企该项业务出现大幅亏损,一直到2020年,一些险企的代位追偿款也未追回。

个别险企踩雷后,监管持续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推动信保业务健康发展。从最近的一次监管文件来看,去年9月份,银保监会印发《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管理操作指引》和《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后管理操作指引》,从多个维度,规范信保业务发展:一是强化销售环节透明性;二是强化风险审核独立性;三是强化合作方管理;四是建立保后监控指标和标准;五是明确追偿方式及管理要求;六是明确理赔投诉流程及标准。

监管及时出手,引导保险公司对标行业领先公司、提升管控能力、防范化解风险,对融资性信保业务规范化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彼时,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两个指引覆盖保前、保后的全流程管理,尤其针对当前融资性信保业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操作标准:针对消费者反映较为集中的销售不规范问题,明确了销售管理的操作标准。针对保险公司独立风控能力不足问题,明确了核保和系统功能要求。针对合作方管理缺失导致风险传递的问题,强化合作方要求和过程管理。

实际上,早在监管下发上述指引之前,部分龙头险企信保业务已出现大幅收缩。数据显示,中国人保去年前三季度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达5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2%。对信保业务的亏损和收缩,人保财险副总裁沈东此前称,信保业务的亏损主要来自融资类信保业务亏损。

信保风险余波未平

在监管的持续规范下,部分险企开始收缩信保业务规模,不过此前部分险企承保的信保业务风险一直延续到了今年年初。

1月6日,银保监会消保局点名批评在保证保险业务经营中,某大型财险公司存在的承保后未及时签发保险单、未严格执行经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费率、使用已废止的保险条款等问题,涉及保单700余万笔。

根据银保监会通报,2018年3月份,上述财险公司总公司授权其广东省分公司与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广东省分公司为该集团旗下平台的借贷业务提供“合同履约保证保险”保障,投保人为该集团旗下平台借款人,被保险人为资金出借人,保险金额为贷款本金与利息之和。截至2019年12月底双方终止业务合作,该财险公司累计承保合同履约保证保险、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及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多年期)保单700余万笔。

银保监会发现,在上述保单的承保过程中,该大型财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存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三项问题:一是承保后未及时签发保险单,未发送投保成功短信;二是未严格执行经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费率;三是使用已废止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条款。

另一家互联网财险公司前不久发布的去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也显示,该公司于去年三季度收到银保监会下发的《监管函》(财险部函〔2020〕208号),监管要求该公司管理层应认真分析准备金评估出现不利发展的原因,对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准备金的评估方法和精算假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指定公司主要负责人作为公司落实整改方案责任人,并针对具体问题分别制定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间表。

监管还要求上述互联网财险公司应连续两年(每半年)向银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上报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并向监管部门报送的准备金评估报告中额外披露反映纯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情况。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华财险前两大险种盈利承压今年发力非车而除了信用保证险、农险赔付较多外,中华财险短期人身险2019年赔付支出40.58亿元,较2018年赔付增加11.09亿元,同比增加37.61%;同时,其责任保险赔付金额也较去年增加1.81亿元,2019年赔付10.05亿元,同比增加21.97%;而企业财产险种则较去年赔付金额有所减少,从2018年的6.90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5.81亿元,同比减少15.80%。 jvzquC41o0imu7hp1fkucrq16;:1;=
1.中华联合财险营业利润亏损,踩雷P2P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被处罚近期的一张监管罚单或能解释该公司信用保证险收入状况。4月17日,中华联合财险收到监管罚单,其上海分公司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被暂停两年。而这又与其过去涉足P2P保证保险业务有关。 罚单内容称,2019年5月以来,中华联合财险保证保险投诉集中爆发。经查,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jvzquC41kpyvtjseg0nfz~s0eqs04972/2:.4A442379;>:;0jznn
2.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信用保证险是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保险,它实际上是由保证人为信用关系中的被保证人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类保险业务。信用保证保险的标的是合同双方权利人和义务人约定的经济信用。按照投保人的不同,信用保证保险又可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种类型。信用保证保险有哪些特征 1、信用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一种信用风险。 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信用风 jvzquC41yy}/uqjpnctccx3eqo5{jrxjk1zprrhu15>94>:
3.信保业务“风口”变“雷区”承保亏损激增龙头险企加速出清实际上,早在监管下发上述指引之前,部分龙头险企信保业务已出现大幅收缩。数据显示,中国人保去年前三季度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达5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2%。对信保业务的亏损和收缩,人保财险副总裁沈东此前称,信保业务的亏损主要来自融资类信保业务亏损。 信保风险余波未平 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22:6639=52>>5334ivvq
4.银行风险管理论文汇总十篇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中外银行成功案例带来的启迪 (一)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提。外资银行大多具备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其内部监督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实行垂直管理。分支机构的内部监督部门往往与本级机构相互独立,或者在分支机构不设内部监督部门,内部监督的职责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5=86>3jvor
5.信用保证保险|中银保险信用保证险是指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的一种保险,是一项企业用于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应收帐款的安全。其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险种分类: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企贷保(C)-企业担保贷款保证保险 中银jvzquC41yy}/dxh0ep5cqlnpu1ijunwxkek0er91
6.财险三巨头龙蛇演义:2021车险承保利润破百亿,非车巨亏20亿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承保盈利水平较好的非融资性信用保证险业务,盈利性较好的非融资性信用保证险业务规模同比增长31.0%。 平安产险对信保业务虽然也受伤颇深,但相对乐观,依旧保持了“老三家”中信保业务最大的规模。 其给出的观点是: 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平安产险风险筛选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和客群结构的优化,平安产险保证jvzquC41pg}t0qjzwp4dqv44248.2=2251817?:48;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