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奀国实习记者席文报道
近日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安财险”)党委书记、董事长陶光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的消息,将该公司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8月5日晚间发布了陶光强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公告。个人履历显示,陶光强现年59岁,2016年11月出任永安财险董事长、党委书记,距今已近5年。落马前一周,陶光强还主持了永安财险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
而这只是永安财险内控失守问题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永安财险接到银保监会罚单22张合计被罚377万元。涉及的违规行为大多和“弄虚作假”有关,包括虚列费用、虚增增值服务费、编制虚假资料等。
与此同时,近年来永安财险经营业绩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至2019年,永安保险净利润分别为6.03亿元、3.01亿元、1.81亿元、2.88亿元,2019年小幅回升后,2020年继续掉头,同比下滑2.08%至2.83亿元。
记者注意到,通过与互联网贷款平台合作引流,永安财险2019年、2020年的保证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大增199%、78.86%。但“网络借贷平台强制搭售保险”问题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显示,永安财险的保证保险纠纷投诉量在财险类公司中排名前十。
内控频频失守
永安财险近年已成为收监管罚单的常客。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永安财险接到银保监会罚单达22张,涉及总公司及多地分支机构13家,同时17名相关责任人受罚。罚款金额合计377万元。
从违规事由来看,其中,3张罚单针对的是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违规跨省经营保险业务;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等违规。另有10张罚单均与“弄虚作假”有关。
其中最常见的是虚列费用。如今年1月,永安财险陕西分公司两家营销服务部、永安财险连云港中心支公司均因虚列费用,分别被罚款20万元、22万、20万元。2021年7月,永安财险漯河中心支公司虚列业务及管理费,同时内部管理不到位导致保险代理人合同丢失,两罪并罚,罚款合计11万元。
此外,编制虚假材料一类的违规同样多发。今年1月份,永安财险延津支公司因编制虚假投保资料被处以罚款34万元。2月份,永安财险总公司因编制、提供虚假报告受罚20万元,同时四名相关责任人被分别警告并罚款合计6万元。4月份,永安财险衡水中心支公司编制虚假资料,被处15万元罚款。
记者查阅发现,永安财险官网“信息披露——重大事项”板块信息显示,今年以来该公司共披露5个重大事项,其中来自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占了3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查的党委书记、董事长陶光强此前也曾因违规受罚。2019年1月,银保监会公布的罚单显示,永安财险存在拒绝或者妨碍依法监督检查的行为,违反了《保险法》相关规定,决定对永安财险罚款30万元,对陶光强处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告陶光强落马消息的同日,永安财险官网发布资讯《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永安保险在行动》。消息称,为强化公司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公司积极组织开展了“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内控合规管理建设水平。
创新业务惹来密集投诉
官网信息显示,永安财险成立于1996年9月,注册资本金30.09亿元。截至2020年底,拥有各类分支机构共计1012家;员工一万三千余名;公司总资产149.71亿元,净资产50.50亿元,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93.69亿元。
已有25年经营历史的永安财险,早年也曾一度排名行业前十位。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永安财险业绩增速波动下降,逐渐掉队。2016年至2019年,永安保险净利润分别为6.03亿元、3.01亿元、1.81亿元、2.88亿元。2019年小幅回升后,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继续掉头,同比下滑2.08%至2.83亿元。
从影响因素看,2020年永安财险保费收入105.5亿元,同比下降了10.63个百分点。永安财险上一次保费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是在2017年,降幅为6.67%。
记者注意到,从险种结构来看,近年来保证保险业务在永安财险保费收入前5位险种中的排名逐年上升,目前占比达到了17.81%,已成为仅次于车险的第二大业务。2019年,永安财险的保证保险收入为10.57亿元,较上年的3.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9%。2020年这一险种的保费收入为18.79亿元,同比增幅降至78.86%,但仍保持较高增速。
永安财险官网披露的信息,该公司的保证险业务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大致分为两大块。一是投标保证险,主要在中国投标保函网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保函在线申请平台上进行获客。另一类就是信用保证险。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信息披露表显示,目前该公司这类业务的合作营销引流平台为马上消费金融,渠道包括安逸花微信公众号,安逸花APP。险种的实际销售名称为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备案产品名称为永安借款履约保证保险2020版。双方的合作从2019年10月开始,截止时间是今年10月份。
据了解,信用保证保险作为一种担保性质的保险,其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此外,保险公司也会根据借款人的风险情况,评估是否予以承保。因此信用保证险,不仅可以将风险转移和缓释,还可起到增信作用。
作为财险公司转型探索的新领域,近年来信用保证保险发展迅速。有统计数据现实,从2008年到2018年,国内信保业务规模从8.14亿元增长至692.07亿元,十年间增长了84倍。信用保证保险兴起的时间段,正是网贷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出于增信的目的,网贷平台对保险需求强烈,一些业务比较的激进的险企积极入局。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保险业务费率相对较高,因此成为中小险企备受青睐的一个业务方向。但挑战在于如何把控其中的风险。“信用保证保险的标的是信用风险,极其考验承保机构对于风险的预判。”上述人士指出。
事实证明,随着网贷行业风险逐渐暴露,部份险企在这一业务上踩了雷。鉴于信用保证保险背后的高风险,2020年5月,银保监会修订并发布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明确了融资性信保业务的经营要求,禁止为不具有合法融资服务资质的资金方提供信保业务的行为。并进一步强化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
记者注意到,银保监会消保局最新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显示,永安财险的保证保险纠纷投诉量在财险类公司中排在第十位,为11件。2020年二季度,永安财险的保证保险纠纷投诉量也曾跻身财险类公司前十,为67件,排第九位。
来自互联网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关永安财险的投诉量为100件,其中“网贷平台业务强制搭售保险”等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如最近一件投诉中消费者表示,在某借贷平台借款时,存在“未告知本人情况下强制扣费投保永安保险”的情况,且保单上借款利率12%,实际利率36%,质疑涉嫌阴阳合同。消费者要求全部退还强制投保的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