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钢贸圈互保给银行造成的巨大损失,至今让人心惊胆战。互保的原理很简单,A给B担保,B给C担保,C给D担保,D再给A担保,看似没风险,结果大家一起跑。担保贷款实际变成了信用贷款。
在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中,采取互保、联保、循环担保等方式进行贷款的行为较为普遍。这容易造成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如果担保圈个别企业发生经营问题和财务危机时,往往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风险很快传染,导致圈内企业整体陷入困境。
时任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周学东就表示:“本来,联保互保是一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创新,但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行业,这一融资方式被不当使用,甚至一些银行重形式合规、轻实质性审查,忽视了联保互保的有效性,从而埋下风险隐患”。
早在2014年,银监会就发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
首先,要把企业第一还款来源作为授信额度控制和贷款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转变风险管理中过度依赖担保、抵押等第二还款来源的做法。比如,单个企业客户的贷款需求必须有真实交易背景作为支撑,根据企业销售规模与经营周转速度合理核定贷款额度,其贷款额度必须有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作为覆盖。
其次,要加强对企业联保互保业务的准入管理,加强对保证人的准入管理。比如,深入调查相关借款人和担保人关联关系、资金流向并甄别联保背景真实性,防范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严格限制盲目担保和过度担保行为,防止担保链条过长。
银行都知道第一还款来源重要,但有担保总比没担保强。企业间错综复杂的担保关系往往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只有先厘清企业间错综复杂的担保关系,才能做好企业对外担保的风险防控,“拆解”企业担保危局。
但在企业担保方面,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及处理的复杂性,即使耗费大量精力,一个客户经理往往也只能梳理出数十家企业间的担保关系。那些母公司给子公司担保,集团客户之间相互担保。有的企业家坦言,自己也搞不清楚对外 担保有多少。
担保作为企业的或有负债,如果管理不慎,超过了自己真实担保能力,一旦被担保人不能履约,极其让自己陷入困境。
2018年,银保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在非同业关联客户认定中就包括非同业集团客户和经济依存客户。
经济依存客户是指存在经济依存关系的一组企事业法人客户。经济依存关系指一个客户发生财务困难或违约时可能导致另一个客户无法及时足额偿还债务的情形。
所以当担保人和被担保人都在本行有授信时,这时候就要注意了,他们之间是否向对方提供了保证担保。如果是,即便两者之间无集团关系,也要纳入一组非同业关联客户。并受到不超过核心一级资本净额20%的限制。
那有没有好方法或者工具能够快速帮助我们获得企业的担保关系?
打开企业预警通通APP
首页—担保专题—担保关系图,以“晋江城投“为例,搜索“福建省晋江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可以看到,在“晋江城投”所在的这个担保圈中涉及了多家福建省的城投公司。
通过右侧的「担保圈」,可以看到在上面复杂的担保链路中,“泉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泉州市城建”和“泉州交通发展集团”3家企业间形成了关系非常紧密的担保闭环。
底部「关联圈」进入“全景担保图”
由“晋江城投”所在福建圈中的企业再向外担保,从而与其他多个担保圈产生联系,形成了规模更大的担保关联圈,这些担保圈通过地域和行业做了划分。
整个担保关联圈从核心往外共有3层,点击核心的“福建圈”,可以快速查看与其他圈的担保关联。
查询担保明细
任意选择其中一条担保链路,可以查询担保明细。其中担保关系又细分为债券担保、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融资和信托融资共5类。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担保方还是被担保方,所有担保关系方的计算都会上推到其集团公司,使得担保关系图更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