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甲状腺癌早期检出率的提高,关于“甲状腺癌1期”是否属于重疾险赔付范围的争议日益凸显。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合同条款,将TNM分期为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状腺癌排除在“严重恶性肿瘤”之外,归入“轻度疾病”范畴或直接拒赔。君审律所在北京市代理的一起案件,直面这一行业性争议,从癌症的本质和重疾险的初衷出发,为客户成功争取到10万元重疾保险金。
一、 案情回顾:甲状腺癌1期遭遇“分级拒赔”
2021年,李女士(化名)投保了一份重疾险。合同条款中对“恶性肿瘤——轻度”的定义,包含了“TNM分期为T1N0M0期的甲状腺癌”。而李女士购买的合同版本中,可能未包含“轻度疾病”保险责任,或对“严重恶性肿瘤”有明确的排除约定。
2022年,李女士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 头状癌”,根据TNM分期标准,为T1aN0M0期(即1期)。李女士申请理赔后,保险公司认为,其所患甲状腺癌属于合同约定的“轻度疾病”范围或其排除范围,拒绝按重疾保额赔付。
二、 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与争议焦点
保险公司的核心论点是:合同明确将低分期的甲状腺癌排除在“严重恶性肿瘤”之外,李女士的病情正好落入该除外范围,故拒赔符合合同约定。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保险公司通过合同条款,将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癌症(尽管分期较早)排除在“重大疾病”之外,这一做法是否合理?是否违背了投保人对于“癌症”即“重疾”的合理期待?
三、 君审律所的法律分析与诉讼策略
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的做法是利用格式条款进行“保障缩水”,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了有力回击:
坚守“癌症”的医学与法律本质。我们强调,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疾病分类(ICD)标准中,“甲状腺乳 头状癌”明确属于恶性肿瘤。从医学上讲,它就是癌症。重疾险最初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补偿因罹患诸如癌症等严重疾病所带来的经济冲击。无论癌症分期如何,其“恶性肿瘤”的疾病属性不会改变,其给患者带来的心理恐惧、需接受手术等有创治疗、需要长期复查随访的事实也不会改变。
猛烈抨击“违背合理期待原则”。这是我们最有力的论点。我们向法庭陈述,一个普通的投保人在购买名为“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时,其最核心的“合理期待”就是:一旦被医院病理学检查首次明确诊断为“癌症”,就能获得重疾赔付。 保险公司通过在厚厚的合同条款中,以专业的分期标准将某些癌症“剔除”出保障范围,这种操作实质上超出了投保人的预期,架空了“恶性肿瘤”这一核心病种的保障。这构成了对格式条款的滥用。
运用“不利解释原则”进行法律攻坚。我们指出,合同中对“严重恶性肿瘤”的定义和排除性约定,是典型的格式条款。对于“T1aN0M0期的甲状腺癌是否属于重大疾病”这一问题,显然存在两种解释:保险公司的解释(不属于),和基于普通人合理期待及医学常识的解释(属于)。根据《保险法》第三十条,必须采用对被保险人有利的后一种解释。
强调个体治疗的真实负担。我们着眼于李女士因罹患癌症所承受的整个经历:确诊时的精神压力、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和痛苦、颈部留下永久性疤痕、以及未来需终身服药和复查的经济与精神负担。这完全符合重疾险所要补偿的“病情严重、治疗复杂、影响深远”的特征。
四、 法院判决与案件结果
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中,高度重视“合理期待原则”的适用。法院认为,尽管合同有相关分期排除约定,但被保险人确诊的疾病在医学上确属恶性肿瘤。保险公司将低分期甲状腺癌排除在重大疾病之外,与普通投保人对“癌症”即“重疾”的普遍认知存在较大差距,该免责条款未能充分体现投保人的合理期待。在格式条款存在争议时,应作出对提供方不利的解释。综上,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向李女士支付重大疾病保险金10万元。
语言能力丧失是指因疾病或意外导致的语言功能永久性丧失,当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并向保险公司申请重大疾病保险理赔时,常常遭遇拒赔。保险公司通常以"未达完全丧失标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沟通"或"不符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核的进行性变性疾病,当患者确诊后向保险公司申请重大疾病保险理赔时,常常遭遇拒赔。保险公司通常以"未达严重程度标准"、"诊断依据不足"或"不符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当患者确诊后向保险公司申请重大疾病保险理赔时,常常遭遇拒赔。保险公司通常以"诊断标准不符合"、"心功能分级未达标准"
在重疾险理赔中,当一种疾病同时触及“先天性疾病免责”与“疾病定义不符”两大拒赔理由时,维权之路尤为艰难。保险公司常以此构建双重防线,试图彻底否定赔偿责任。君审律所在兰州市代理的一起胆总管囊肿案件,通过锁定“重大手术”这一独立的保障项目,成功
医疗险合同中的“既往症”免责条款,旨在排除投保前已明确存在的疾病风险。然而,如何界定“既往症”,尤其是当投保前的体征与投保后的疾病在严重程度和治疗必要性上发生质变时,常常成为争议焦点。君审律所在济南市代理的一起案件,成功论证了“既往体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