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全面实施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商业医疗险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肩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使命。而DRG医改抑制过度医疗使得消费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有所下滑,使得被保险人相对更难突破免赔额限制,对商业医疗险造成极大影响。不过,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并且DRG改革更多的是倒逼险企加快产品迭代,如降低免赔额、强化外购药保障等。

1、商业医疗险肩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使命

商业医疗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商业重疾险的对比

类别

基本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险

商业重疾险

保障范围

广覆盖,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涵盖常见疾病和部分重大疾病的住院、门诊等费用

主要补充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涵盖基本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高端医疗服务等

专注于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中风等,部分产品还涵盖轻症疾病和特定疾病

保障程度

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以满足基本医疗需求为主,报销比例有限

保障程度较高,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用于补偿重大疾病造成的收入损失

保障期限

通常为一年期,每年续保

以一年期为主,部分产品有长期保障

有短期、长期和终身保障等多种选择

目标客户

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制参保

面向追求高品质医疗保障的人群

面向有重大疾病保障需求的人

保费支付

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保费较高,需个人全额支付,但可选择不同的缴费方式

保费因保额和保障范围而异,可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

健康告知

通常较为宽松,主要针对一些重大疾病或既往症进行询问,一般不会对参保人进行严格的健康评估

健康告知相对严格,需要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询问,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部分产品可能需要体检报告

健康告知较为严格,尤其是对于重大疾病的相关风险因素,如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部分产品提供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

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相对较少,主要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部分地区可能提供一些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

增值服务较为丰富,包括但不限于就医绿色通道、专家预约、医疗费用垫付、康复指导等,部分高端产品还提供海外就医协助

增值服务较为多样,除了常见的就医绿色通道、专家预约等,还可能提供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心理咨询服务等

赔付方式

按照医保目录和报销比例进行报销

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可报销医保目录外的费用,部分产品可提供直赔服务

确诊符合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一次性给付保险金

灵活性

保障范围和报销标准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

保障范围和保费可根据个人需求灵活选择

保障范围、保费支付、保额等可根据个人需求定制

从业务类型来看,我国商业医疗险主要分为G端政府业务、B端企业业务、C端个人业务三类。其中,G端业务主要包括政府交由保险公司经办、承办的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受到较大的政策因素影响;B端业务主要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雇主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C端业务则主要针对个人,涉及产品包括惠民保、百万医疗、中端医疗、高端医疗等。从公司类型来看,目前国内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都有涉及商业医疗险业务,但受监管限制,财险公司只能经营1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医疗险,保费占比估计不足一半。

商业医疗险产品对比

类别

惠民保

百万医疗险

中端医疗险

高端医疗险

保费价格

100-200元左右

300-2000元左右

2000-10000元左右

10000元以上

年度保额

100-300万左右

200-400万左右

400-800万左右

600-2500万左右

免赔额

1-2万左右

1万左右

可0免赔

可0免赔

报销范围

一般仅医保内

不限社保,含进口药、自费药,部分产品可选外购药

不限社保,含进口药、自费药、外购药

不限社保,含进口药、自费药、外购药

赔付比例

有限制

100%

100%

100%

保障内容

住院

住院

住院,可选门诊

住院,可选门诊、产科、牙科、紧急救援等

覆盖机构

定点医疗机构

中国大陆二级及以上定点公立医院普通部

中国大陆公立医院(普通/特需/国际部)+指定私立医院

全球公立、私立+昂贵医院

直赔服务

覆盖人群

非带病人群+带病人群,基本无年龄限制

非带病人群

非带病人群

非带病人群

代表产品

深圳惠民保2024

众安尊享e生2024版

MSH欣享人生2023C

MSH精选计划2024(全球保障)

0~65岁新单保费

88元/年

142-2401元/年(有社保)

5136-22439元/年(0免赔)

29926-112959元/年(0免赔)

2、基本医保制度改革催生高品质就医需求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带来诸多新挑战,尤其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需求释放等导致医疗费用支出持续增加,依靠代际转移支付的医保基金运行风险不容忽视,2023年基本医保累计结余/医保总支出的比值已下滑至1.2,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34809.95亿元、29675.92亿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我国医保基金当年结存预计将在2026年左右首次出现缺口,累计结存到2034年左右或将首次出现缺口。

因此,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少过度医疗、缓解医保潜在压力,我国自2019年起先后试点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分值付费),通过对疾病诊疗进行分组或折算分值,实行“打包付费”。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2024年所有统筹地区开展DRG/DIP付费改革,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促进医疗保障体系的多层次发展,引导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各司其职。此政策下,针对住院费用,医保局对医院的结算方式不再是“按治疗项目”报销,而是“一口价”的固定费用。

3、DRG医改有望解决过度医疗,但一定程度上阻碍商业医疗险行业发展

而在DRG医保结算固定情况下,控制成本可能有更多盈利,这也驱动医院主动遏制医疗过程中的不必要“高花费”,进行主动控本,如减少住院天数或减少一些“非必要”检查或药品,从而在源头上对过度医疗进行抑制。

但是,DRG医改对商业健康险行业造成极大不利影响。以百万医疗为例,百万医疗险是基于医保设计的“补充型”医疗险,主要用于报销住院费用,并且不少产品设有1万元免赔额。而DRG改革抑制过度医疗情况下,消费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有所下滑,使得被保险人相对更难突破免赔额限制。

而根据医保局统计数据,自DRG模式试点以来,我国参保人员次均住院费用呈下降趋势。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职工医保次均住院费用11169元,住院人次8652万人次;居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7295元,住院人次20530万人次。

这也说明国内至少有一大半的参保人员住院花费不足万元,而市面上大多数百万医疗险设置门槛“万元起付线”,或面临“无法使用”的尴尬处境。比如,中国人保的好医保标准版、中国太保蓝医保(好医好药版)、平安健康的e生保(2025版,家庭共享1万元免赔额,限同时投保的家庭单)、中国人寿的E康悦盛典版等主流产品均有1万元免赔额的赔付限制,这与DRG医改控费目标存本质冲突。

同时,医院基于控费压力,倾向于优先使用集采药或医保目录内药品,而对目录之外的创新药、原研药等有需求的患者,则需通过院外渠道自费获取,所以如果你的保险合同中没有自费外购药的保障条款,可能就会面临无法报销的问题,对商业健康险行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4、我国商业健康险行业仍然有发展空间

不过,我国商业健康险行业仍然发展空间,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仍以百万医疗险为例):

一是,百万医疗险对于医保外自费部分的部分或全部报销、保费低、保额高,对于普通人来说负担较小,是职工医保或新农合之外的很好补充。

二是,在花费较多的“大病”保障上,百万医疗险仍然有用。

三是,自费药保障困境,未来有望改善。政策上看,DRG医改并不是“一刀切”。对于癌症、罕见病等复杂或严重疾病,国家设立了特殊申请通道,允许5%住院病例突破费用限制,为创新药使用保留空间。

四是,丙类目录即将落地,更好平衡险企与药企、患者的三方利益。我国现行医保目录仅包含甲、乙两类药品,其中甲类是临床治疗必需药,全额报销,乙类是可供选择使用的药,需部分自付,商业保险目录则主要依附于医保目录,丙类药品指的是非临床必需、价格较高的药品,通常包括保健品、进口药、新型特效药等,需要个人全额自费。

5、DRG改革倒逼险企加快产品迭代

此外,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部分企业调整策略、推出新的更有竞争力产品,试图补上原有市场可能出现的销售下滑缺口以及降低DRG医改带来的影响。

部分商业医疗险企调整策略概况

要点

险企调整策略

降赔付门槛,增强用户获得感

中国太保的蓝医保(好医好药版)虽然仍有一般医疗&特定疾病医疗&重疾医疗1万(家庭共享)的限制,但无理赔每年免赔额递减1000元,*至5000元;平安健康的e生保(2025版)在保障相同下,免赔额有两个版本。一是,家庭共享1万免赔额,限同时投保的家庭单;另一个是免赔额5000元版本

“外购药”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宽

众安保险的尊享e生2025版、中国人保的金医保3号、中国太保的蓝医保(好医好药版)等产品,都提供了不限疾病、不限药物清单的外购药责任

推“不受DRG政策扰动”的中高端医疗险产品

平安健康险·臻高端医疗(2023版)全额报销DRG超支费用(如住院超时长、进口靶向药),支持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质子重离子治疗;泰康人寿·全球尊享医疗险允许自选医生团队(包括DRG控费名单外专家),全额报销创新疗法(如CAR-T细胞治疗);MSH·精选国际计划住院费用按实际结算(不挂钩DRG分组),支持术后康复护理(如ICU延长)

THE END
0.复星联合健康乐健一生(复课保计划)医疗保险怎么样?乐健一生与国内热门百万医疗险的对比表weixin.qq.275.com 通过了解了乐健一生的产品内容后,那么它背后的承保公司是不是像它一样靠谱呢? 二、复星联合健康公司实力大揭秘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成立于2017年1月23日,公司注册地广东省广州市,是由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宜华房jvzquC41yy}/ky65:0ipo8rr177:::7:47<75A>0jvsm
1.中端医疗险和百万医疗险的区别,从8大方面来说明!既往文章中我经常会提到中端医疗险,有一些小伙伴就有个疑问:中端医疗险和百万医疗险的区别是啥? 区别其实挺大的,如果把百万医疗险理解成绿皮火车,那中端医疗险就算是高铁,而高端医疗险就像飞机。 自称“中端医疗险”的产品很多,但真正能称得上“中端”这两个字的产品其实很少。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83:87519:97><:;a722B66627:0|mvon
2.什么是中端医疗险?2021年市面优秀中端医疗险推荐只能算是“加强版百万医疗险”,而且价格相对比同门的乐健一生,优势也不是很大。 不过话说回来,“6年保证续保”这一条,就可以掩盖所有的缺陷了。 (3)看重保障全面性 首选卓越馨选医疗险。 这款产品应该是最“正统”的中端医疗险了。 保障内容方面,中西式理疗费用、中医费用、耐用医疗设备费、临终关怀费用应有尽jvzquC41o0|pdjt0eqs0pn|u1362;;8;37<7;<:637?90|mvon
3.众民保普惠百万医疗险可靠吗?是真的吗?多少钱?费率表3、如果是已经投保了百万医疗险,但是因为身体原因,很多器官是按照既往症,或者除外的小伙伴,也可以买!因为这款可以报销既往症! 还是要多说一句,如果健康状况、或者职业允许,优先考虑常规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 总得来说,这款产品的保障还是很全的。在健告、职业、年龄全面放宽,并且保障到位的情况下,能够将费率控jvzquC41o0|pdjt0eqs0pn|u13673@8943>2:=942:>90|mvon
4.众安尊享e生2023升级版,对比最热门的3款百万医疗险哪个最好?导读:我们买百万医疗险,主要从等待期、免赔额、年度限额、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续保规则、保费对比、增值服务、可选责任等几个维度去对比,就能选到2023年最好的百万医疗险了。 一、2023百万医疗 险如何挑选?买百万医疗 险的注意点有哪些? 1、2023百万医疗 险,要选择等待期短的。 一般意外医疗都是没有等待期的,次日起即可报 jvzquC41pg}t0tdcq4dqv4ctvodnn4328688B:385;35A=99:4tj}rn
5.北京商业医疗险,北京商业医疗险怎么买,北京商业医疗险怎么买划算导读:北京商业医疗险,北京商业医疗险怎么买,北京商业医疗险怎么买划算?商业医疗险可以大致分为惠民保、小额医疗险、专项医疗险、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这6大类。 商业医疗险可以大致分为惠民保、小额医疗险、专项医疗险、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这6大类,分别适合的人群也有所不同,但是为jvzquC41pg}t0tdcq4dqv4ctvodnn432;7:7B9539>97?;3;;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