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管理层对建设银行如何保持稳定的经营业绩、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对建设银行何以以高质量发展思维服务高质量资产的精益化管理,以及对建设银行在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布局和进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强化均衡协调,打造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通过分析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质量、负债规模和结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管理风控等方面,可以评估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
建设银行称,其2023年业绩的核心指标符合预期。至2023年末,集团资产总额38.32万亿元,负债总额35.15万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324.60亿元,同比增幅2.34%,经营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净息差1.70%、ROA为0.91%、ROE为11.56%,核心指标稳健均衡。不良贷款率1.37%,拨备覆盖率239.85%,资本充足率17.95%,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良好。
“金融是一场马拉松”。据介绍,在过去一年和未来的发展中,建设银行强化“均衡协调”的“配速”,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负债质量、资本质效、成本质效,提高收入质量,从收入和成本两端发力,挖潜增收,降本增效,提升可持续发展动能,最终确保上交给股东一份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具体而言,资产端,建设银行在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存量盘活和结构调整,做到有增有减,有取有舍。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持续压缩低效资产占比,力争建行净息差保持可比同业领先水平;负债端,加快提升企业级资金体内承接能力,强化稳存增存措施和负债质量管理,加强负债来源的稳定性、负债结构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的合理性、负债获取的主动性、负债成本的适当性和负债项目的真实性,实现均衡发展。
对于资本使用,坚持“量、价、险、资本”平衡发展模式,提高全行资本使用效率和回报水平;同时提高收入质量,尊重经营规律,坚持商业可持续,加强资产负债两端定价的精细化管理,稳定净利息收入基本盘;以服务创造价值,加快培育中间业务发展新动能,提升非息收入贡献,保持盈利表现和核心指标的领先水平。
以优化结构的举措来看,建设银行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延缓息差下降趋势。2023 年,建设银行贷款和金融投资等核心资产占比提升 0.3个百分点;低收益资产占比持续压缩。同时, 加强零售信贷生态建设,巩固零售信贷第一大行地位。建设银行努力推动个人其他贷款发展,信用卡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保持良好增势,分别增长7.8%、42.7%、87.2%。
张金良董事长在发布会上对“稳中有进、均衡协调”双向发力进一步阐述:“尊重经营规律,坚持商业可持续,加强资产负债两端定价的精细化管理,稳定净利息收入基本盘。坚持以服务创造价值,加快培育中间业务发展新动能,提升非息收入贡献,保持盈利表现和核心指标的领先水平。”
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建设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建行服务实体经济,在各重点领域贷款均有新增。据介绍,2023年,建设银行投向制造业贷款2.70万亿元,增幅20.5%。民营企业贷款5.40万亿元,增幅21.4%。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24万亿元,增幅52.1%。幸福产业贷款余额8,019亿元,增幅24.7%。基础设施贷款较年初新增9247亿元,增幅17.9%。
建设银行除了持续加大制造业、涉农、幸福产业、供应链、消费等重点领域金融供给,还扎实服务科技金融,创新运用科创评价工具,持续加大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1.53万亿元,增速超24%,为国家技术创新进步及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力。
数据显示:建设银行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近7,000亿元,支持区域重大战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公司类贷款新增超1.3万亿元,大力支持金融高水平开放,全年贸易融资投放量1.82万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4万亿元。
利息收入是营收的重要支撑,也是转型成效的重要检验。2023年,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占经营收入比例为17.2%,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在落实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基础上,通过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主动推动业务转型,在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大财富管理、信用卡、资产管理、托管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7亿元,保持同业较优水平。对于其他非息收入,紧跟市场环境变化,积极应对股市、债市、汇市等市场波动,优化投资组合策略,实现收入恢复性增长。从而扎实做好减费让利,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捕捉银发经济发展潜能,在养老产业拓疆开土
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被关注。据悉,建设银行早在2022年6月就成立了养老金融领导小组,制定了“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目前,建设银行在银行系内是唯一独资拥有养老金融牌照的银行。
建设银行宣布全面启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十项行动。包括推出了一系列养老金产品帮助老百姓实现养老财富保值增值,如拟以本行设计的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投融资工具,将统筹资源加大对适老用品、智慧养老、康养旅居等领域的支持,做好支持银发经济综合化服务。建设银行计划通过集团的优势强化与医养机构、同业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发布会上,管理层介绍,2024年3月,建设银行正式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提出“专业专注、建行养老”口号,倡导“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理念,体现了建设银行集团对养老金融的顶层设计思路,即以提升银发经济综合服务能力为方向,“体系化”布署推进养老金融方方面面的工作。
建设银行已在全国37家一级分行建立了首批60家“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它们分布在老年客户到店率较高、周边的养老基础设施配套较为齐全、店内适老化软硬件基础较好的网点。
建设银行宣布发起设立“健养安”养老产业联盟,推动养老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 人才链“四链融合”,全力培育养老产业新质生产力,最终构建形成“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做实养老金融大文章,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023年成绩单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有效平衡
2023年,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利率下降效应逐步体现,给银行信贷资产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建行保持各项资产质量核心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据悉,2023年,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7%,较上年末下降1个基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44%,较上年末下降 8 个基点;逾期不良剪刀差为-594亿元,已连续27个季度为负;拨备覆盖率239.85%,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张金良说:“建设银行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均衡协调’的成绩单。‘稳’体现在主体业务平稳增长,总资产、总负债分别增长10.76%、10.81%,净利润增长2.34%。‘进’体现在重点战略业务量质齐升,新金融行动效能不断释放,客户账户基础不断夯实。‘均衡协调’体现在ROA、ROE、NIM保持可比同业相对领先,资本充足率保持较优水平,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保持平稳,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有效平衡。”
据悉,2024年,恰逢建设银行成立70周年。自2005年上市以来,建设银行已累计派息超过1.1万亿元,持续为广大股东创造可观的现金回报。2023年建设银行宣布向全体股东派发年度现金股息,每股人民币0.40元(含税),总额超过1,000亿元。
查看《高盛:中国不太可能实施美联储式QE》的精彩观点
查看《刘强东发全员信:京东使命升级》的精彩观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