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年内亿元举牌家上市公司万能险不再是举牌“弹药”

引人注意的是,与2017年、2018年相比,今年险资举牌的频次略有下滑。今年险资举牌方也全部为上市险企等大型险企,与往年中小险企频繁举牌的情况截然相反。从资金来源方面,自有资金及保险传统账户资金是今年险资举牌的“弹药”,这与此前险资动用万能险账户资金举牌上市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险资加码权益投资,申港证券分析师宋劲认为,“当前唯有债券和权益类投资能满足险资收益要求”。截止今年4月,险资余额16.99万亿元,超38%投资于其他投资类(主要为非标项目)。另类投资已成为险资配置比例最高的类别。相较债券和权益而言,非标此前受益刚兑,对于保险公司的投研要求较低,且较各保险公司的预期假设收益率高,堪称“躺着赚钱”。刚兑的打破意味着旧有的投资思路终结。

6月23日晚,万达信息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万豪投资、实际控制人史一兵与中国人寿6月23日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转让公司5.0142%的股份。完成后,万达信息的第一大股东将由万豪投资变更为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国寿集团、国寿资产),后者持股1.65亿股股份、股比15.0183%;实际控制人将由史一兵,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对于本次交易的影响,万达信息表示,中国人寿基于对万达信息及其所在行业的分析判断及充分论证,拟通过本次交易取得万达信息部分股权,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万达信息在信息化综合服务领域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其行业地位,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提升对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回报。

实际上,2018年12月份,万达信息发布公告称,国寿资产-凤凰专项产品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购买万达信息5500万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完成后,中国人寿成为万达信息第三大股东。

中国人寿当时也表示,将秉承积极友善的财务投资人策略,一方面协助企业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发挥万达信息的区域优势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充分整合中国人寿系统内外资源,与万达信息在民生及政务信息化领域探讨深度合作,支持万达信息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万达信息。

此后,中国人寿以其委托国寿资产管理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深”账户于2019年3月、4月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6次增持万达信息。国寿集团则通过其委托外部投资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已合计持有万达信息非限售流通股536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49%。

在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中国人寿、国寿资产、国寿集团分别持有万达信息的股份占比为9.9760%、5.0025%、0.0049%。

万达信息在公告中指出,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将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领域,以万达信息为主要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和业务资源。具体而言,一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依托中国人寿业务资源和万达信息的技术能力,强化双方业务合作,提升双方在医保科技和健康科技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的服务国家医疗体系改革。二是在智慧城市领域,依托中国人寿长期的服务政府经验和上市公司全面的技术能力,在一网通办、市民云、城市大脑和城市安全等领域深入布局,进一步增强万达信息智慧城市信息化业务的综合竞争实力。

实际上,除上述举牌事件之外,今年以来还有两起险资举牌。

6月21日,华夏幸福(600340)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就平安资管受让华夏幸福股份事项签订补充协议。公告中提到的补充协议指的是今年2月份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

今年2月份,华夏幸福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华夏控股基业控股股份公司(下称“华夏控股”)、实际控制人王文学已与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平安资管”)签订《股份转让协议》。

根据协议,华夏控股向平安资管转让1.7亿股华夏幸福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69%,每股价格为24.597元,转让金额总计42.03亿元。本次转让完成后,华夏控股持股比例将从此前的41.98%降至36.29%,但仍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王文学仍为实际控制人。

今年上半年险资举牌延续了去年的风格。实际上,近两年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数量远不及2015年、2016年。金融1号院根据公开资料梳理,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2016年该数字下降为15家,2017年下降为8家,2018年增至9家。今年上半年临近尾声,也只有3家上市公司被举牌。

虽然今年以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年内监管多次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银保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事宜。总体方向是在审慎监管的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投资自主权,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优势,提高证券投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1月28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也表示,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支持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THE END
0.3700亿前海人寿十年沉浮录史海钩沉前海前海人寿保险万能险不万能,手续费高于同行 以高收益产品大幅拉升了保费规模。 前海人寿规模保费之所以实现快速增长,是靠万能险拉动,而万能险销售增长动力又靠高手续费和高收益带动。如何平衡企业发展和风险防控,是前海人寿必答题。 在前海人寿的一系列保险产品中,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教育保险、意外保险种类齐全,但主打的无疑还是“理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2<55;:a3e:d4kj672622:j8sg4ivvq
1.停售!网红增额终身寿、重疾险纷纷下架一场颠覆互联网人身险市场的改革根据新规,从2022年1月1日起,万能险、投连险、分红险、10年期及以下的普通型年金险都不再能上网销售,要想投保此类产品,消费者必须跟保险销售人员面对面签单。 例如,近期传闻和泰人寿“金多多”将下架。据悉,该款产品就是因为属于万能型年金险,不得不下架。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nqwj{1kttw{fpeg5czmy14282/:6/2;5eql2kmv€rv‚z838<78A3ujvsm
2.这类产品,全面下架!这类产品,全面下架! 7月19日,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内部人士以及个险渠道、银保渠道多方求证获悉,从8月1日起,保险公司在售的定价利率高于3%的人身险产品,将停止销售。这意味着,此前关注度较高的3.5%预定利率的人身险产品最迟将在7月31日退出市场。 “3.5%”时代将成过去时jvzq<84pgyy/eww0ep5oc}nxg1me1;5452=328y424919;5a74<45>>3;0yivvq
3.上半年44家寿险公司万能险保费下降11家下降超九成引人注意的是,有11家寿险公司的万能险下降幅度超过90%,下降幅度超过50%但小于90%的险企达14家。整体来看,中资寿险公司万能险下降幅度高于外资寿险公司。 逾六成险企万能险保费下降 上半年寿险公司持续转型保障型产品,万能险保费出现大幅下降。 保监昨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209.61亿元,同比增长29.jvzq<84hkpgoen3eg0io1{tnnkth1;5392>03:4v42782A63a4::6<7860yivvq
4.保险公司破产,我的保单还能赔吗?官方最新回应来了保险保障基金里的钱并非公开募集,而是由大家的保费组成。在旧版文件中,各家保险公司都是按照同样的费率标准,向保险保障基金缴费。 比如长期健康险,所有公司都按照保费收入的0.15%交钱;短期健康险,所有公司都按照保费收入的0.8%交钱。 这就好比买保险时,身体好和身体差的人,都交同样钱,但风险却一起担,显然不太公jvzquC41v071lzpc0eun0ls1rkj`4><8:4:437xjvor
5.与此同时,结算利率水平较高的万能险具有一定浮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行,锁定长期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年金保险等备受市场青睐。与此同时,结算利率水平较高的万能险、具有一定浮动收益的分红险竞争力凸显。 寿险市场回暖势头正猛,一种变额寿险产品——投连险却江河日下。 据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分别为695jvzquC41zwkrk~3eqo52;@:842:6587:58=49A=
6.万能账户强行全面下调,4%的收益再也没有了!·多家保险公司集体进行了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修改,均降到了4%以下,降幅最高超过了1%! 这也和今年1 月起,监管要求万能账户结算利率不得超 4%,6 月起不得超 3.8%的传言不谋而合。 这对于我们有什么影响,万能险是否就不再值得投保了? 今天,吐槽君就来唠唠这个话题。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73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