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有必要吗?比如医疗保险,人寿保险,意外事故保险(意外险),买保险的必要性有多大?生活中可能面临着众多潜在的风险,意外、健康、生命安全值得关注,除了参加社保之外,购买商业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商业险的出现,给了人们更多的底气和依靠,让人们面对突发的疾病或者意外时,能够有条件去应对挫折,度过难关。投保商业险,相当于给自己多一份保障,让自己 “背靠大树好乘凉” 。商业险类型多,意外险、寿险、重疾险和意外险是四大基础类险种,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可以为自己组合投保这四类险种,投保时要如实告知,看清楚保障内容,挑选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投保。
the strategies for handling negative risks—avoid, mitigate, transfer, and accept. 即,我们对待风险的策略可以分为四种:避免它,减轻它,转移它,接受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如何评估风险大小或紧迫程度?这又是另一个较大的话题了。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对风险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不同人群来说,青年人比老年人更敢玩,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体更禁得住折腾,自然可以玩的刺激一些,风险大一些。再比如,对同一个人不同时间阶段来说,自己新手上路阶段的风险通常认为比成为老司机时要大。而对于同一个人所处的不同环境来看,要去非洲暴乱国家旅游,那我一定会买旅游意外险,这比我老实儿呆在北京要危险一些。
所以,不管是外国还是我国,保险都是人们应对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虽然中国的保险行业已经被职业水平不够的代理人黑化了,但是保险转移风险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将教你如何科学地配置保险,给人生加多一道保障。
透过缴纳一定的费用,将一个实体潜在损失的风险向一个实体集合的平均转嫁。其实通俗地讲,就是一旦加入某个团体,就「一人有难,大家平摊」,是以货币形式平摊的社会风险转嫁机制,让你有钱治病,不会因病返贫。
主要风险有四种:意外、疾病、死亡、养老。
我们分析这些,并不是想夸大这些风险,而是未雨绸缪。这样风险来临时,资金上才能够从容应对。
所以:
癌症显得越来越多,有两个原因:
对于养老的问题,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年金险,理财险。但之前说过,理财性保险收益都很低,这也不是保险的本意。我们推荐工作后,持续把收入的一部分进行稳健投资,长期下来收益肯定比年金险、理财险要高。养老这种「确定性」风险,它本质是个理财问题。我们建议通过提前规划、稳健投资来应对。
而意外、疾病、死亡这种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则可以通过保险来应对。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和寿险这四种,正好能覆盖这些风险。
保险是一种风险均摊机制,它能把这些未来的、不确定的、难以承受的风险,分摊到每一个参与保险的个体上,换句话说,保险就是花今天确定的 “小钱” 换取未来可能的一笔应急的 “大钱” 。当我们遭遇重大风险时,让我们有钱可用,不会从有钱变没钱。
保额、保费、报销型、给付型、犹豫期、等待期、宽限期、理赔期、、、
保额是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赔付的金额。比如买了 50 万保额的重疾险,如果得了合同约定的大病,保险公司就会赔付 50 万
你交的钱
凭票据报销,不可以重复理赔,例如医疗险
达到理赔条件,一次性赔偿保额,买几份赔几份,例如重疾险
投保人可能因资金周转等种种原因,未能按期交保费,保险公司设定设定延交保费的宽限期。
给付型和报销型的理赔互不影响
每年一两百元,就可以获得几十万的保障,杠杆率很高。必备险种。
生病住院了,自己花的钱超过 1 万的,保险公司全给报销(最高能报几百万),而每年保费只要几百块,这就是百万医疗险,你可以理解为高额住院医疗险。
免赔额高(1 万)
不保证续保: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做到终身保证续保(保监会规定),但没说不能阶段性保证续保,因此个别医疗险支持「真」保证续保 6 年(停售也可续保),但大部分都是「伪」保证续保(可连续投保,但停售不可续保)
不保既往症:既往症,指保单生效前,你已经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有的病
健康告知,过滤一部分不健康的投保者。既往症,再过滤一部分疾病的理赔。
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门诊,或者普通的感冒发烧,就不在保障之列。
主流款产品的核心保障责任是差不多的。
百万医疗险,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今年买了,不保证明年也能买到。不存在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最多只有保证阶段性续保。如果产品停售,同时身体条件有变,再投保就很麻烦了。很可能就再也买不了了。优选的续保条件:续保无需审核,无需健康告知,无等待期,理赔和健康状况不影响保费。
介于此,在选择医疗险时,要从经营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保险公司能持续挣钱,自然停售风险最小。投保人数越多越好(最好是爆款),健康告知相对严格为好(非标准体少,理赔概率小),价格越合理越好(太便宜保险公司不挣钱),保障内容越规范越好(不该赔的别乱赔)。所以我目前的选择是支付宝的好医保长期医疗。以后遇到更适合自己的再换,毕竟医疗险都是一年一买的。
必看项:报销医院范围
重点项:住院医疗费用
重点项:特殊门诊费用
重点项:门诊手术费用
重点项:住院前后门急诊费用
加分项:报销质子重离子
报销比例
住院就医时告诉医生:「我买了百万医疗险」,很多时候该怎么治、怎么用药,医生也能帮忙判断
基本保障,保证了有钱看病。增值服务,影响着就医体验,例如就医绿色通道、住院医疗垫付/直付、指定疾病特许医疗、支持外购药物、 出国诊疗、第二诊疗意见和重疾住院津贴等。
就医绿色通道:好医院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绿通能帮忙安排住院、安排手术。不过大部分绿通只针对重疾或恶性肿瘤
住院医疗垫付/直付:有了它,大病没钱也不慌
外购药物:很多人不知道,咱们国家存在一个 30% 的「药占比」,就医过程中,药品费不能超过总费用的 30%,否则当事医生扣钱,院长都可能受批评,那怎么办呢?要么自费去外面买。要么,买能报销外购药的百万医疗险。一般的外购药物,报销 60%,因为这部分未经社保报销过。个别医疗险如果是肿瘤特药,到指定药店买 100% 报销,而且保险公司直付
第二诊疗意见:多方听取国内外的建议,尤其是癌症这种大病,避免被误诊。少部分医疗险才有此项增值服务
Q:百万医疗险,可以重复买吗?
A:可以,但没必要。所有医疗险,都是实报实销,买再多,同一笔医疗费都只报一次。而且,百万医疗险的额度够高了,一般人也花不完,不必重复买。
补偿养病期间收入的损失,可以选择用来
我目前的无奈之选是:太平福禄康瑞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从此之后,自学保险,防止代理人忽悠我买垃圾保险)
适合高净值人群。
在保障期间内如果不幸离世或者全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就会赔付一笔钱。
万一家庭经济支柱不幸身故不幸去世,能留一笔钱来维持家庭生活水平、偿还债务(房贷和车贷)、儿女教育、赡养父母等,不至于给家庭带来双重打击,更是爱与责任的延续
先买短期报销型险种(医疗险),预算充足再买给付型险种(重疾险,防癌险)
老人投保指南:
2022 年,我注册了两个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主要是自己卖给自己,获得一些佣金,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