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又是一年财报季,今年依旧还是平安,发布了A股上市保险公司的第一份年报。
先来看数据总览,2024年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增长47.8%;营业收入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公司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62元;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55元,同比增长5%,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为37.9%。
寿险与健康险业务:新业务继续增长,营运利润下降,代理人企稳
在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最核心的指标新业务价值方面,财报显示,基于最新假设,平安2023年全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285.34亿元,同比增长25.6%,若按照2023年末的假设和模型计算(可比口径),平安2024年全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400.24亿元,同比增长28.8%。
最近几年,基于对宏观环境和长期利率趋势的综合考量,我们看到不少保险公司都在审慎下调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而这也能让相关数据更能反应公司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
从新业务价值角度看,平安最近两年还是处于较为明显的复苏周期,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即便经历了两年的增长,但目前平安的新业务价值较2019年高点还有些明显的缩水,即目前的新业务保单销售情况以及卖出保单的质量,还是没有那么乐观。
再来看营运利润,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960.22亿元,较上一年度下滑3.8%。2024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ROE为25.7%,较上一年度下滑4.5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多次在年报中表示,由于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大部分业务为长期业务,为更好地评估及比较经营业绩表现及趋势,公司使用营运利润指标予以衡量。这指标以财务报表净利润为基础,剔除短期波动性较大损益表项目和管理层认为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及其他。
而平安去年的营运利润和营运ROE还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公司还是要引起重视,需要对经营和成本项做出更细致的控制。
而在大家很关注的代理人端,财报显示,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已达36.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4.6%,同时人力规模连续三个季度企稳回升。
在收入方面,平安旗下的代理人月均收入也首度突破1万元大关。而这也是平安自2018年以来首度出现代理人数量及月均收入两项数据双双增长的局面,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自从寿险改革以来代理人快速下降的趋势已经逐渐被扭转,二是代理人的“创收”能力确实也在增强,这对于平安来说是个好消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经代渠道报行合一全面落地后,行业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经纪人回流代理人的趋势,因此未来个险渠道如果也全面落实报行合一,那么当下保险企稳的代理人端还能否稳住,这里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观察。
整体来看,平安2024年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板块既有亮点,也有不足。
产险业务:摆脱保证保险拖累!产险利润大增
产险板块也是平安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数据显示,平安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大增67.7%;整体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
车险方面,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33.01亿元,同比增长4.4%;综合成本率98.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主要受新保险合同准则下的贴现率下降带来的负债成本上升和暴雨等自然灾害同比多发影响。承保利润方面,平安2024年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为42.01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滑11.2%。
其他险种方面,责任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2.32亿元,同比增长4.4%;综合成本率102.7%,同比优化3.6个百分点。健康保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3.28亿元,同比增长38.3%;综合成本率93.4%,同比优化1.8个百分点。意外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2.14亿元,同比增长20.2%;综合成本率99.0%,同比优化7.0个百分点。农业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20亿元,同比增长32.4%;综合成本率99.8%,同比优化5.7个百分点。
这里要着重提一下保证保险,2023年平安产险业务利润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保证保险的亏损,该年保证保险业务亏损达到68.34亿元,严重拖累了产险大盘,而在去年,保证保险业务的亏损已经缩小到了2.48亿元,平安在财报中也表示:保证保险未了责任余额持续下降,风险敞口快速收敛,由于存量业务理赔案件逐步回收,承保亏损同比大幅下降,对整体业务品质的影响大幅降低。
而这也是平安产险业务今年利润大增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看,平安产险业务整体大盘趋于稳定,保证保险对于业绩的拖累影响已经比较小,而车险业务则是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养老业务:发展迅速,但与行业领头公司仍有差距
另外在这份年报中,平安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最新的养老产业布局和业务情况,这也显示出平安对于养老产业的重视。
目前平安的养老产业主要围绕“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产品打造,其中在 “保险+居家养老”方面,截至2024年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累计签约服务供应商超150家,覆盖全国75个城市,上线数百项十维居家养老服务, 超1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较年初增加超7万人。公司围绕 “医、护、住、乐” 的四大养老场景,持续推进联体建设。2023年发布 “护联体” 后,公司于2024年3月及8月分别发布 “住联体” 和 “乐联体”。“医、护、住、乐” 四联体模式是平安居家养老业务的重要模式,整合了各场景的优质服务商和行业专家,打造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体系,覆盖不同居家养老人群需求。
在“保险+高端养老”方面,截至2024年末,平安高品质康养社区已布局5个城市,共计6个项目,均陆续进入建设阶段,上海及深圳项目拟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业。
而作为养老战略的重要支撑,平安也在大力布局医疗机构。这里要着重提一下北大医疗,自平安2021年接手管理以来,北大医疗集团的经营还是呈现出了不错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增长明显,其中2024年营业收入约55.1 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24.8亿元, 门诊量超过125万,开放床位达到1306张。
整体来看,平安的养老医疗产业在过去两年发展的还是比较迅猛的,但也要清晰的认识到,相较于泰康这类已经在养老产业布局多年的公司,平安目前的养老产业布局还是略显单薄,同时平安又已经把养老战略定位于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极,那么2025年,平安的养老产业,还需要提速!
银行业务:营收利润双降!平安银行不好过
具体来看,在平安银行2024年的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为934.27亿元,同比下降20.8%;净息差为1.87%,较去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非利息净收入为532.68亿元,同比增长14.0%。
2024年,可以说是平安银行风险资产“硬着陆”的一年,零售金融收入同比下降25.9%至712.55亿元,占比从58.4%降至48.6%;零售净利润仅贡献0.6%,较巅峰期的近70%形成断崖式下跌。
这一变化的核心诱因,本质上也是对过去“高收益、高风险”模式的彻底清算,通过优化资产组合策略,2024年,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10.6%,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消费性贷款余额、经营性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减少15.4%、13.0%、13.6%,整体来看,高风险资产规模压降迅猛的同时,平安银行增加了个人抵押类贷款规模平安资产结构加速向“低风险低收益”转变。
但转型必定有阵痛期,平安银行何时能够“企稳”,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业务:持续亏损,重大改革或在路上!
不同与以往的表述,平安今年将科技业务归类于“金融赋能”业务。实际上,平安科技业务在2024年确实“也不好过”。
细分来看,金融壹账通2024年全年营收为22.48亿元,同比下降36.2%,净利润为-6.69亿元,亏损扩大216.6%;汽车之家全年营收为70.4亿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下降5.1%;平安健康的业绩情况则要优秀一些,营业收入为48.08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0.81亿元,实现扭亏。另外,平安在报表中并未公布陆金所业绩,该公司最新业绩截止于去年三季度,2024年前三季度,陆金所实现营业收入184.83亿元,同比下降32.54%;实现净亏损22.85亿元,较去年同期由盈利转为亏损。
因此尽管陆金所还未披露其四季度业绩,但整体来看,平安科技板块2024年大概率整体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最近一段时间,平安在科技板块上也是动作频频,本月初,金融壹账通传出私有化消息,根据金融壹账通在港交所公告,公司接获铂煜(连同其联属实体统称“建议买方”)一份内容有关以协议安排方式建议私有化公司的初步无约束力建议,如进行建议,将导致公司自联交所及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而铂煜正是平安集团的附属公司。
另外在今年1月,中国平安称拟62.83亿港元要约收购平安健康,一旦交易完成,平安健康将成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并将纳入平安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中,这则公告或预示着,未来平安健康将在保持其独立运营的同时,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中国平安在金融、科技和医疗等领域的丰富资源,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在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竞争力。
一直以来,平安都是一家以科技属性著称的,但科技板块迟迟无法盈利,高度依赖平安内部输血也一直是事实,而平安今年把科技业务更名为金融赋能业务,或预示着平安要对科技业务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尾言:整体来看,平安的这份年报既有亮点,也有隐忧,如代理人队伍企稳,产险业务甩开包袱等对于平安来说都是好消息,而银行、科技业务的问题也相对明显。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集团,平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