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最后三家国有大行相继发布业绩报,2021年国有大行业绩发布圆满收官。
其中,中国农业银行不仅多个核心指标刷新了近年来的新高,而且各项数据综合来看,实现高质量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7000亿元,达7199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净利润2419亿元,同比增长11.8%。近两年平均复合增速6.6%,亦为近年来新高。
“2021年农业银行受益于业务经营的稳中有进,资产质量的稳步改善,整体来讲是一个比较优异的财务业绩。”在业绩发布会上,张青松行长如此总结这一成绩。
而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农行“三农”县域、绿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给予的充分支持。尤其是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截至2021年末,农行贷款总额17.2万亿元,增速13.2%;当年新增2万亿元,新增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县域贷款增量、增速、余额占比均创近十年来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农行的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1.9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30.6%。
三因素驱动净利增速创近8年新高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增长承受了压力。2021年是经济全面复苏后第一个完整的经营年度,从各家银行的业绩披露来看,银行业基本走出了疫情的“阴霾”。
整体来看,农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突破29万亿元,增速6.9%。贷款余额17.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万亿元,新增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客户存款余额21.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万亿元,其中个人客户存款增长超过1万亿元。
赚钱能力也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净利润2419亿元,同比增长11.8%,时隔8年重回两位数增长。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0.8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11.57%。
分析盈利增长的驱动因素,张青松行长表示:一是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资产规模的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利息净收入5780亿元,同比增长6.0%;二是中间业务实现了稳健增长,中收净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农行具有比较优势的消费金融、网络金融等领域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三是其他非息收入,受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实现了较高增长。
从资产质量来看,经历了最近两年的防风险、金融治理,以及2021年经济反弹,银行业资产质量普遍较2020年有所提升。
截至2021年末,农行不良贷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先行指标向好,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均实现“双降”。拨备覆盖率299.73%,比上年末上升33.53个百分点,说明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尤其是在农行重点支持的县域领域,截到2021年末,县域不良率1.42%,下降0.1个百分点,创五年新低。县域拨备覆盖率高于全行拨备覆盖率,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
“可以讲县域业务是我们落实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也是农行差异化竞争优势。”张青松行长在业绩会上称。
展望2022年,张青松行长表示,2022年农行将全力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推进经营转型,强化量价动态管理,深化增收降本控险提效等关键举措,推动财务业绩再上新台阶。
县域贷款增量创近十年来新高
2021年国内从宏观经济增长、利率走势以及信贷需求,都与前几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国有大行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信贷投向更多的向“三农”县域、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
2021年末,农业银行贷款总额达到17.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万亿元,增速达到13.2%,新增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
去年年末农行的县域贷款达到6.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9130亿元,增速为17.2%。比全行的平均增速高了4个百分点,新增的乡村振兴贷款余额占了全行贷款36%,增量、增速、余额占比都创了近十年新高。
从信贷投向上来看,2021年,农行坚持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的两大定位,在“三农”县域、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方面的投入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此外,服务小微民营企业是近年来金融支持实体工作的重点,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间,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小微企业。2020人民银行分批次安排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21年又增加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并适时将准释放长期资金,支持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贷投放。
根据农行业绩报显示,2021年该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贷款增速领先于上述平均水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增速38.8%。
同时,农行创新推出了多款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如“纳税e贷”“首户e贷”“供票e融”等,有贷户数比上年增加35万户。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47万亿元,增速21.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核心主题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银行多次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张旭光副行长表示,今年农业银行将本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贷款方针,继续强化贷款投放,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预计今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投放增量会高于去年的水平,增速高于10%。
绿色金融突出“三农”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农业银行三大战略之一的绿色金融,在2021年有着突出的表现,多项指标表明,农行绿色金融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20年9月,我国对国际社会宣布了“3060”双碳目标之后,绿色金融就进入一个全面爆发的时期。
2021年央行先后发布了最新版本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3项标准;涉及ESG评级、碳核算等多个重点领域的15项标准进入立项或征求意见环节。
此外,市场期待许久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也在2021年正式推出,为重点减碳领域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农行业绩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1.9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30.6%。
从具体投向来看,主要聚焦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绿色服务等六大绿色产业。
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农业银行突出“三农”特色,加大对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林下经济等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支持,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绿色产品和服务。比如“生态修复贷”“碳汇林业贷”“美丽乡村贷”等多项特色产品。首批开展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绿色债券投融资业务。
2021年,通过绿色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债券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2,200亿元,较上年增长80%。
此外,持续完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管理体系。将ESG工作纳入全行“十四五”发展规划,从公司治理层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2021年末产品规模达到185亿元,居同业前列。
张旭光副行长在业绩会上对农行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定调。他称,2022年农行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双碳要求纳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和各领域,扩大资金供给,强化服务创新,推动绿色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