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锐评丨增额终身寿狂欢熄火投资型替代险种遭疯抢

保险不好卖了,但并非全部。

进入2022年,增额终身寿的狂欢渐行渐远,万能险却在悄然间成为消费者的团宠。

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共有1797款万能险产品,相比去年底净增40款,结算利率虽然较上年下降6个基点,但均值仍保持在4%以上,对比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2.79%的均值,优势尽显。

但与之对应的则是险企投资收益率的下行,一季度,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00%、3.88%、3.70%、2.30%,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在近日已披露半年报的非上市公司中,二季度投资收益不足一个百分点的公司一度成为媒体焦点。

但对于投资收益的下滑,业内外实际上多给予了最大的包容。毕竟,面对多点复发的疫情,愈发不明朗的国际局势,以及消费者信心的持续走低,固收和权益均难以维持高位。

当然,前述种种终归是宏观层面的视角,具象到消费层面,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增额终身寿异化为理财产品的外衣日渐被剥落的背景下,实打实的万能险则当之无愧的成为消费者和代理人的真爱。

于消费者而言,求稳的心态主导下,如购买保险金额3.5%复利递增的增额终身寿,不仅要下一番功夫研究这个“保额递增”跟“收益递增”是不是一回事,更要研究什么时间退保,现金价值的收益才能达到3.5%的预期,一旦提前退保,可能还要面对不但没拿到3.5%的收益反倒蚀掉“本金”的懊恼局面。

与其费尽心思去研究一款不明所以的产品,倒不如直接买个最低保证利率不低于2.5%(行业主流,目前最低保证利率设定为1.75%或3%亦不少见)的万能险,有保障还有稳稳的收益,肯定是更香的。

于代理人而言,在营销宣传管控趋严的大背景下,“保额3.5%递增”直接写成“年化收益3.5%”然后转发朋友圈招徕客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但要实打实地告知客户,这是一款保障型产品,开单的概率显然太低了。

反观万能险,代理人在朋友圈宣传时可以直接说“最新一期的结算利率5%”,在销售时亦可拿出手机,打开公司的“价格公告”,让准客户们看看过往优秀的收益率亦无不妥。

当然,就保险公司而言,在公开印发的投保资料中,利益演示一定是分高中低三档来演示的,但代理人强调的则是最新一期5%的收益,至于低档的那只是“监管备查”。毕竟,对于靠佣金生活的代理人,收来保费才是王道。

消费者有需求,代理人更有需求,签单自然水到渠成。以当前的实际情形看,“抢到就是赚到”的表述应是准确的,当然抢到并不容易。

一来,保险公司做的是生意。当下公司整体投资收益覆盖万能险结算利率和运营成本已显艰难的背景下,压力可想而知,毕竟负责整体投资与万能险专户投资的是同一个团队,万能险账户的收益率远超整体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会出现吗?在此仅作为一个疑问吧。只是,从基础的逻辑看,这一情形显然难以出现,要控制亏损,只能严格控制万能险的销售总量。

二来,要抢的东西才有价值。既然万能险的“刚兑”如此抢手,“组合销售”(强制搭售)自然就是提升整体保费收入水平、优化保费结构的筹码,也就出现了当下消费者投保或追加万能险时需同时投保其他保险产品且达到一定额度标准的怪象。

无可厚非,毕竟,保险销售也是市场行为。

保险业短短40余年的复业历程,其过往风险仍历历在目,无须赘述。

仅就近日来的万能险惜售而言,保险公司研发出一款万能险产品并经监管备案后推向市场,消费者是否可以根据备案条款(合同)的约定购买?

目前多家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不可以”。

原因如前所述,或强制搭售或限额销售,总之,买得称心如意并不容易。问题亦随之而来,消费者投诉。

当然,对于是否可以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并由此损害行业声誉有待监管厘定,但无论结果如何,行业的口碑或多或少会有影响。

实际上,公开销售的产品却要设定条件才可购买,保险公司亦有口难言。

一来,高收益的万能险是蓄客的法宝,法宝成功的关键就是高收益。因此,收益率不能降,至少不能大幅下调,比如,2022年6月份末,万能险结算利率平均值为3.96%,环比下降2.8个基点,同比下降11.6个基点,保险公司的谨慎可以想见。

二来,销售过程中的误导行为难以杜绝,保险公司不敢降。毕竟,代理人销售时拿着最新一期的收益率做了承诺,假定从当时的5%降到2.5%,保险公司的投诉估计多到处理不过来,搞不好还要吃个销售误导的监管处罚。

长期看,进退两难,短期看,收益大于风险,保险公司只能先顾眼前了。毕竟,公司内部不同账户间的投资收益是有腾挪空间的,同时还可带动更多的保费。

而对于投诉的消费者,个案处理就好了。毕竟,热搜更多的是商业行为。

当然,前述所言亦是短期的观察,如果毫无规制的放开万能险的额度,保险公司管控不住前端的销售误导,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不能根据真实的投资收益适时调整,一旦额度过大,于行业而言,就是难以估测的风险敞口或系统性风险。

说了这么多,最后的一点体会是,保险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命题很难回答。

南山铝业:公司汽车板客户覆盖大部分车企

9月29日日经225指数收盘上涨1.02%

广告热线  北京: 010-57613265, 上海: 021-61283008, 广州: 020-84201861, 深圳: 0755-83520159, 成都: 028-86512112

THE END
0.继电器和保险丝的理想替代品——全新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编者按:本文介绍了英飞凌的可作为机电式继电器和保险丝的替代品的全新的Power PROFET产品,并介绍了其在配电架构中的应用。 作者Benoit Rousseau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2/344577.htm 摘要:本文介绍了英飞凌的可作为机电式继电器和保险丝的替代品 jvzquC41yy}/gnuy0eun0ls1ctzjeuj142782;4566;897mvo
1.NXM是什么币种?NXM币值不值得投资?币种百科区块链Nexus Mutual(NXM)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保险替代品。它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了一个互助式的(风险分担池)区块链保险模式。该平台建立在Ethereum公链上,它允许任何人成为会员并购买保障。其发行的代币为NXM。 智能合约的安全性是Ethereum社区内一个广为人知的问题,许多技术努力都集中在改善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很不幸,即使有jvzquC41yy}/lk:30pku1kqqemiicrs1;272;<3jvor
2.返还型健康险有了替代品保险消费如何投保财经纵横本报讯 (记者张春健)返还型健康险具有“有病防病,无病养老”双重功能而热销。今年1月1日开始,按照《健康险管理办法》规定而停止销售。近日,个别保险公司在新上市产品功能和客户定位出新招,找到了“替代品”。 “该《办法》很好,然而这种险种曾拥有较大的销售市场,保险公司和客户群也需要时间接受这个事实,更有甚者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nqwj{1kttw{fpeg5cz}g142682:5:12955<7458=50|mvon
3.社保不是商业保险的替代品[摘要]社保不是商业保险的替代品:寒冷的冬季,在屋里,我们可能只需穿一件毛衣就够了,但如果要出门,则应该穿一件大衣。社保,就相当于那件毛衣,维持最低的保障…… ①社保是冬天的毛衣。社保是每个单位为职工参保的社会保险,它当然很有用,却不能作为商业保险的替代品。有一个比喻:寒冷的冬季,在屋里,我们可能只jvzquC41yy}/zrfpitolwr3eqo5tjjsi{gjnrfq1vuvdjt15:9997mvon
4.保险替代品保险 > 保险替代品保险替代品万能险并非银行存款替代品 近来有些银行保险营销员为业绩误导客户,令其误以为万能险是银行存款的替代品,事实并非如此,万能险与分红险本质上都属于保险产品,不宜故意模糊其概念。针对此前保险营销员销售误导,故意模糊一些保险关键词的做法,昨天,保监会做出明确规定。今后,不仅保险营销员jvzquC41o0yigwqcpdgp0lto1|njuqn1vqvje|4857=4
5.股份行存款利率也下调:存款“搬家”理财、保险接住溢出资金“我们已经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但现在一些存款产品的利率还没有进行调整。”有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在挂牌利率调整后,各类银行存款产品、大额存单等利率也将跟进下调。如3年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可能将降至1.75%左右。 储户“放弃”存款银行理财、保险成为替代品 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727835=642462;A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