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爷万投资平安保险,年后去公司兑换,他懵了张律师保险产品保险机构知名企业平安保险公司

郗建华站在平安保险大厦三十二楼的玻璃幕墙前,手里紧攥着那份泛黄的保险合同,指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发白。

十年前的今天,他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将毕生积蓄三百万全部投入这份"稳赚不赔"的保险理财产品。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刚刚退休,正准备和老伴开始他们的黄金岁月。

如今,老伴已经走了三年,女儿在美国定居,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而这份保险,成了他晚年最后的依靠。

"郗先生?"身后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他转过身,看到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的年轻女子正朝他走来,脸上挂着标准的职业微笑。

"我是您的客户经理王悦然,请跟我来。"

郗建华点点头,跟着她走向会议室。他没有注意到,女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那种欲言又止的表情,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事情感到不安。

走廊里很安静,只有两人的脚步声在大理石地面上回响。郗建华的心跳声在胸腔里越来越重,他有一种预感——今天的兑换,可能不会像他想象的那么顺利。

01

十年前的夏天,郗建华刚刚从上海钢铁厂退休。

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蝉鸣声透过办公室的百叶窗传进来,空调的嗡嗡声和外面的车水马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特有的背景音。

"郗师傅,恭喜您啊,三十八年的工龄,这退休金可不少呢。"人事科的小王一边整理着他的退休手续,一边羡慕地说道。

郗建华笑了笑,接过那份厚厚的退休证明。三十八年,从一个二十二岁的毛头小伙,到如今满头华发的老人,他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座钢铁厂。

"是啊,加上之前攒的钱,总共有三百万了。"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银行卡,那里面躺着他和老伴白秀兰省吃俭用大半辈子的积蓄。

走出厂门的那一刻,郗建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没有了车间里的轰鸣声,没有了每天早上六点的闹钟,没有了那些繁重的工作任务。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上海的空气中带着淡淡的咸味,那是从黄浦江飘来的。

"老郗,以后可要好好享受生活了。"门卫老李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和秀兰姐可以到处走走看看,这辈子也没亏待自己。"

回到家里,白秀兰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听到开门声,她探出头来,脸上满是期待的笑容。

"怎么样?手续都办好了?"

"都办好了。"郗建华在沙发上坐下,将退休证明放在茶几上,"从明天开始,咱们就是自由人了。"

白秀兰擦了擦手上的面粉,走过来坐在他身边。两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和一丝不安。

"老郗,咱们这三百万,总不能就这么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吧?现在通胀这么厉害,钱越来越不值钱了。"白秀兰的声音里带着担忧。

这个问题,郗建华也想过。银行的利息微薄,根本跑不过通胀。而股市又太过风险,像他们这样的老人,经不起大起大落。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谁啊?"白秀兰走向门口。

"您好,我是平安保险的客户经理,姓李。听说您家刚刚退休,我们有一款非常适合您的理财产品。"门外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语气诚恳而热情。

郗建华和白秀兰对视了一眼。说曹操曹操到,正愁着钱的去处,就有人送上门来了。

"请进吧。"白秀兰打开了门。

李俊凯看上去三十出头,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他的笑容很真诚,说话时眼神直视着对方,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

"两位老师好,我是平安保险的高级客户经理李俊凯。"他递上名片,然后在沙发上坐下,"听说郗师傅刚刚从钢铁厂退休,我们公司有一款专门为退休人员设计的理财型保险产品,既有保障又有收益,非常适合您的情况。"

"理财型保险?"郗建华接过名片,仔细看了看,"能具体说说吗?"

李俊凯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精美的宣传册。封面上印着"平安智盈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几个大字,下面是一行小字:"保本增值,灵活支取,传承财富"。

"这款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稳健。"李俊凯翻开宣传册,指着其中的一个表格,"您看,这是过去十年的收益情况,年化收益率都在6%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了8.5%。"

白秀兰凑过来看,眼睛里闪着光芒。6%的年化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高了一倍多。

"那风险呢?"郗建华比较谨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收益高了,风险肯定也大。"

"郗师傅您考虑得很周到。"李俊凯点点头,"这款产品是万能险,有保底收益的。即使市场再差,也能保证年化2.5%的收益。而且这是保险产品,受到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资金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

李俊凯的话说得很有条理,每一个疑问都能得到合理的解答。他还拿出了公司的各种荣誉证书和监管批文,看上去确实很正规。

"那如果我们急需用钱怎么办?"白秀兰问道。

"这个您完全不用担心。"李俊凯翻到宣传册的另一页,"这款产品支持部分领取,随时可以取出来,不过建议您至少持有十年,这样收益会更高。"

十年。郗建华在心里默默计算着。他今年六十岁,十年后七十岁,正好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如果按照6%的年化收益计算,三百万十年后能变成五百多万,足够他和老伴安享晚年了。

"我们考虑考虑。"郗建华没有立即答应。

"当然,这么大的决定确实需要慎重。"李俊凯站起身来,"不过我要提醒您,这款产品的额度有限,而且现在的利率环境越来越差,早买早受益。"

送走李俊凯后,郗建华和白秀兰坐在客厅里讨论了很久。

"我觉得这个小李人不错,说话也实在。"白秀兰说道,"而且平安保险是大公司,应该不会有问题。"

郗建华点点头。确实,平安保险是国内知名的保险公司,实力雄厚,信誉良好。而且6%的年化收益确实很诱人,比银行存款强太多了。

"那就试试吧。"郗建华最终下定了决心,"反正钱放在银行里也是放着,不如投资一下,为咱们的老年生活多一份保障。"

02

签约的那天,阳光透过平安保险公司的落地窗洒进来,在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郗建华和白秀兰早早就到了,他们穿着最好的衣服,白秀兰还特意化了淡妆。这三百万对他们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投资。

"郗师傅,白老师,您们来了。"李俊凯迎了上来,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合同我都准备好了,您们先看看。"

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的轻微嗡鸣声。郗建华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着厚厚的保险合同。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让他有些头疼,很多专业术语他都看不懂。

"这个万能账户是什么意思?"他指着合同上的一行字问道。

"就是您投入的资金会进入这个账户,公司会进行专业的投资运作,产生的收益都归您所有。"李俊凯耐心地解释着,"您看这里,明确写着保底收益2.5%,预期收益6%。"

"那这个初始费用是什么?"白秀兰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这是公司的管理费用,第一年收取3%,以后逐年递减。"李俊凯的语气很自然,"这在行业内都是标准收费,您投入三百万,第一年扣除九万的初始费用,剩下的二百九十一万进入万能账户开始计息。"

郗建华皱了皱眉头。九万的初始费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李俊凯说这是行业标准,而且后面的收益足以覆盖这些费用。

"还有这个退保损失是怎么回事?"白秀兰继续问道。

"如果您在前几年退保,会有一定的损失,这主要是为了保护长期投资的客户利益。"李俊凯翻到合同的附表,"您看,第一年退保会损失35%,第二年30%,依次递减,到第十年就没有任何损失了。"

郗建华和白秀兰对视了一眼。35%的退保损失,这意味着如果第一年退保,三百万只能拿回不到二百万。这个风险确实不小。

"不过您们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李俊凯看出了他们的顾虑,"您们买这个产品就是为了长期投资,而且这款产品支持部分领取,真有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取出一部分,不需要全部退保。"

李俊凯说得很有道理。郗建华想了想,他们买保险就是为了十年后的养老,中途退保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使有急需,也可以部分领取,确实比较灵活。

"那就签吧。"郗建华拿起笔,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白秀兰也在旁边签了字。她的手有些颤抖,不知道是因为激动还是紧张。

"恭喜您们成为平安的VIP客户。"李俊凯站起身来,和他们握手,"相信十年后,您们一定会感谢今天的明智选择。"

转账的过程很顺利。郗建华在银行柜台上,看着自己账户里的三百万一笔转到了平安保险的账户。那一刻,他的心情很复杂,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担忧。

"放心吧,老郗。"白秀兰握住了他的手,"我相信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回到家里,郗建华把保险合同小心地放进了保险柜。那份厚厚的合同,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全部希望。

第一个月,扣除了初始费用后,账户价值是二百九十一万。第二个月,账户价值变成了二百九十二万五千,收益率大约是0.5%。

"这个收益还不错。"白秀兰看着收益报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按这个速度,一年下来能有6%的收益。"

郗建华也很满意。虽然第一年扣除了初始费用,但从第二年开始,所有的收益都是净收入。按照这个趋势,十年后拿到五百万应该没有问题。

李俊凯也会定期来家里拜访,汇报账户的收益情况,解答他们的疑问。每次来的时候,他都会带一些小礼品,有时是茶叶,有时是保健品,让郗建华和白秀兰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感觉。

"郗师傅,您的账户表现得很不错。"李俊凯翻着收益报告,"现在市场环境不太好,但您的账户还能保持稳定增长,说明我们的投资策略是正确的。"

"看来我们的选择是对的。"白秀兰高兴地说道,"这比银行存款强多了。"

郗建华也很满意。他开始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款产品,甚至还介绍了几个客户给李俊凯。

但是,从第三年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03

第三年的春天,上海的梧桐叶刚刚冒出嫩芽,郗建华却收到了一个让他忧心忡忡的消息。

"老郗,你看看这个月的收益报告。"白秀兰拿着刚刚收到的邮件,脸色有些难看。

郗建华接过报告,仔细看了起来。账户价值确实在增长,但增长的幅度明显下降了。这个月的收益率只有0.2%,年化收益率不到3%。

"怎么会这样?"郗建华有些不解,"之前不是一直很稳定吗?"

"郗师傅,您不用担心。"李俊凯的声音听起来很轻松,"现在市场环境确实不太好,全球经济都在下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受到了影响。但这是暂时的,等市场好转了,收益自然就上去了。"

"那我们的本金有没有风险?"白秀兰在旁边问道。

"绝对没有风险。"李俊凯的语气很肯定,"这款产品有保底收益2.5%,即使市场再差,您的本金也是安全的。"

李俊凯的解释让郗建华稍微安心了一些。确实,经济有周期性,投资收益有波动也是正常的。只要本金安全,暂时的收益下降也可以接受。

但是,让郗建华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下降趋势并没有停止。

第四年,年化收益率下降到了2.8%。第五年,进一步下降到了2.6%。虽然还在保底收益之上,但距离当初承诺的6%已经相差甚远。

"郗师傅,我理解您的担心。"李俊凯的语气有些无奈,"但现在整个保险行业都面临这个问题,利率环境持续走低,投资渠道受限,我们也在想办法提高收益。"

"那当初说的6%收益呢?"白秀兰有些生气,"我们签合同的时候,你们可是信誓旦旦地说能达到这个收益的。"

"白老师,您可能记错了。"李俊凯的语气变得有些生硬,"我们当初说的是预期收益6%,不是承诺收益。保险产品的收益都是不确定的,这在合同里写得很清楚。"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白秀兰问道。

"继续持有吧。"郗建华叹了一口气,"现在退保损失更大,只能等到十年期满了。"

第六年,白秀兰查出了癌症。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秋天,医院里消毒水的味道让人窒息。医生的话像一记重锤,砸在郗建华的心上。

"病情发现得比较晚,需要立即手术,然后进行化疗。"医生的语气很严肃,"费用大概需要五十万左右。"

五十万。郗建华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们的积蓄都投入了保险,现在账户里虽然有三百多万,但取出来会有很大的损失。

"我们可以部分领取吗?"郗建华问李俊凯。

"当然可以,但是会有一定的手续费。"李俊凯查了查系统,"您现在领取五十万的话,需要扣除3%的提取费用,实际到账是四十八万五千。"

一万五千块的手续费,郗建华咬咬牙接受了。救命要紧,钱的事情以后再说。

白秀兰的治疗过程很艰难。化疗的副作用让她日渐消瘦,头发全部掉光,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不堪。郗建华每天陪在她身边,看着心爱的人承受病痛的折磨,心如刀绞。

"老郗,我要是不行了,你一定要把那份保险的钱拿回来。"白秀兰躺在病床上,声音虚弱得像蚊子叫,"那是我们一辈子的积蓄,不能就这么打了水漂。"

"别说傻话,你会好起来的。"郗建华握着她的手,眼泪忍不住往下掉。

但是,命运并没有眷顾他们。第七年的冬天,白秀兰还是走了。

那天的雪下得很大,整个上海都被白雪覆盖。郗建华站在墓地里,看着墓碑上白秀兰的照片,心如死灰。

四十年的夫妻,就这样天人永隔。

料理完后事,郗建华一个人回到了空荡荡的家里。没有了白秀兰的唠叨声,没有了厨房里的饭菜香味,整个房子都失去了生气。

"坚持到底吧。"郗建华对着白秀兰的照片说道,"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

第八年,第九年,账户的收益继续在低位徘徊,年化收益率一直维持在2.5%左右,刚好在保底线上。

郗建华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各种老年病接踵而至。医药费成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不得不又从保险账户里提取了十万块钱。

"爸,你一个人在上海太孤单了,来美国和我们一起生活吧。"女儿的声音里带着关切。

"我不去。"郗建华的态度很坚决,"我要等保险到期,拿回我们的钱。"

"爸,那些钱没有那么重要,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你不懂。"郗建华的声音有些哽咽,"那是我和你妈一辈子的积蓄,是我们对这个家最后的责任。"

终于,第十年到了。

04

郗建华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穿上了那套深蓝色的中山装——这是白秀兰生前最喜欢的一套衣服。他仔细地打理着自己的外表,就像十年前第一次去保险公司签约时一样。

镜子里的自己已经苍老了许多。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深了,但眼神依然坚定。

"秀兰,今天我要去保险公司了。"他对着床头柜上白秀兰的照片说道,"等拿到钱,我就来陪你。"

上午九点,郗建华准时出现在平安保险公司的大厅里。

十年了,这栋大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的金碧辉煌,还是那样的人来人往。但郗建华的心情却截然不同。十年前是满怀期待,现在是忐忑不安。

"请问您找谁?"前台的小姑娘很年轻,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

"我找李俊凯,李经理。"郗建华报出了那个熟悉的名字。

"李俊凯?"小姑娘在电脑上查了查,"不好意思,我们公司没有这个人。"

郗建华愣了一下。"怎么可能?他是我的客户经理,我们合作了十年。"

"您稍等,我帮您查一下。"小姑娘又仔细查了一遍,然后摇了摇头,"真的没有叫李俊凯的员工。您是不是记错了?"

"不可能记错。"郗建华从包里拿出那张名片,"你看,这是他的名片。"

郗建华的心开始往下沉。难道李俊凯不是平安保险的员工?那这十年来,他们到底把钱交给了谁?

"那我的保险合同怎么办?"郗建华把保险合同拿了出来,"这是我十年前在你们公司买的保险。"

小姑娘接过合同,仔细看了看,然后叫来了主管。

半个小时后,主管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子。

"郗先生,我是客户服务部的经理王建国。"男子伸出手来,"关于您的情况,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您的合同确实是真的,但是销售人员李俊凯已经不在我们公司了。"

"什么时候离开的?"郗建华问道。

"大概三年前。"王建国的表情有些尴尬,"他因为违规销售被公司开除了。"

违规销售。这四个字像一道雷电,击中了郗建华的心脏。

"什么意思?"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俊凯在销售过程中,夸大了产品的收益,误导了客户。"王建国的语气很严肃,"根据我们的调查,他向很多客户承诺了不切实际的高收益,违反了公司的销售规范。"

郗建华感到头晕目眩。原来,从一开始,他们就被骗了。那些关于6%年化收益的承诺,那些关于稳赚不赔的保证,都是李俊凯的个人行为,并不代表公司的立场。

"那我的钱怎么办?"这是郗建华最关心的问题。

"您的钱是安全的,都在万能账户里。"王建国安慰道,"虽然销售人员有问题,但您的合同是有效的,公司会履行合同义务。"

"那我现在能拿到多少钱?"

王建国拿出计算器,认真地算了起来。"根据您的合同条款和账户收益情况,扣除各项费用后,您现在可以拿到大约二百六十万。"

二百六十万。郗建华的心彻底凉了。十年前投入三百万,十年后只能拿回二百六十万,这意味着他们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损了四十万。

"为什么会亏损?"郗建华的声音有些嘶哑。

"主要是初始费用和管理费用。"王建国解释道,"第一年扣除了九万的初始费用,每年还有账户管理费,加上您中途提取了一些资金,所以最终的金额会少一些。"

"可是当初李俊凯说,十年后至少能拿到五百万。"

"那是他的个人承诺,不代表公司立场。"王建国的语气有些无奈,"保险产品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这在合同里写得很清楚。"

郗建华翻开合同,找到了相关条款。确实,合同里明确写着"收益不确定"、"投资有风险"等字样。只是当初签约的时候,李俊凯的话太有诱惑力,让他们忽略了这些风险提示。

"我不接受这个结果。"郗建华站了起来,"你们的销售人员误导我们,你们公司要承担责任。"

"郗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王建国的态度很诚恳,"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说,您的合同是有效的,公司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至于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那我去法院告你们。"

"您当然有这个权利。"王建国点点头,"但是我要提醒您,诉讼的成本很高,而且胜诉的可能性不大。您的合同条款很清晰,法院很可能会支持我们。"

郗建华感到一阵绝望。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李俊凯用花言巧语骗他们签了合同,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他们承受损失。而保险公司呢,虽然知道销售人员有问题,但合同条款保护了他们,让他们可以置身事外。

"郗先生,如果您决定退保,请尽快联系我们。"王建国在身后喊道,"过了十年期限,手续会更加复杂。"

走出保险公司的大楼,郗建华感到双腿发软。他扶着墙站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走向公交车站。

上海的夏日阳光很刺眼,但郗建华却感到一阵寒意。十年的等待,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白秀兰的在天之灵,不知道该如何向女儿交代。

回到家里,郗建华坐在沙发上,对着白秀兰的照片发呆。

"秀兰,我们被骗了。"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那个李俊凯,从一开始就在骗我们。"

照片里的白秀兰还是那样温和地笑着,仿佛在安慰他,又仿佛在责怪他。

"爸,怎么了?"女儿的声音里带着关切。

"梓涵,那个保险出问题了。"郗建华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可能要亏四十万。"

"爸,没关系的,钱亏了就亏了。你的身体最重要。"女儿的声音很温柔,"你快来美国吧,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我不甘心。"郗建华的声音很坚决,"我要讨个说法。"

05

接下来的几天,郗建华开始了他的维权之路。

他首先找到了律师。

"郗老先生,从您提供的材料来看,这个案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律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姓张,说话很客观,"保险公司的合同条款很完善,基本上把风险都转嫁给了投保人。"

"那我就没有办法了吗?"郗建华有些不甘心。

"也不是没有办法。"张律师翻看着合同,"关键是要证明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如果能证明这一点,就可以要求撤销合同,要求全额退款。"

"怎么证明?"

"需要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张律师的表情有些为难,"但是十年过去了,这些证据很难找到。而且那个李俊凯已经离开了保险公司,人都找不到了。"

郗建华的心又沉了下去。确实,十年前谁会想到要录音录像?他们完全信任李俊凯,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话。

"那诉讼费要多少?"

"如果败诉的话,所有费用都要您承担,大概需要十万左右。"张律师说道,"而且即使胜诉,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十万的诉讼费,对现在的郗建华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胜诉的可能性很小,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从律师事务所出来,郗建华又去了银保监会。

"我要举报平安保险公司,他们的销售人员欺诈客户。"郗建华拿着厚厚的材料,向工作人员申诉。

"老先生,您的情况我们了解了。"工作人员很耐心,"我们会向保险公司了解情况,如果确实存在违规行为,会依法处理。"

"那我的损失怎么办?"

"这个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工作人员解释道,"我们的职责是监管,不能直接处理经济纠纷。"

郗建华又去了消费者协会、信访办,甚至找到了媒体。但得到的回复都差不多:事实确实存在,但维权很困难。

"郗老先生,我们可以帮您报道这件事,但改变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记者很同情他的遭遇,"保险行业的水很深,像您这样的情况很多,但真正能讨回公道的很少。"

一个月过去了,郗建华跑遍了能跑的地方,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他开始明白,在这个精心设计的法律框架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

这天晚上,郗建华坐在书房里,翻看着这些年收集的所有材料。保险合同、收益报告、银行转账记录、李俊凯的名片,每一样东西都在提醒着他,这十年来他是如何一步步掉进陷阱的。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翻出了一个旧手机。

这是白秀兰生前用的手机,她去世后,郗建华一直舍不得扔掉。他打开手机,翻看着里面的照片和信息。

在照片里,他看到了一张十年前的合影。照片上,李俊凯正在向他们介绍保险产品,白秀兰在认真地听着,脸上还带着信任的笑容。

看着这张照片,郗建华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如果当初他们再谨慎一些,如果当初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第二天一早,郗建华又来到了平安保险公司。

"郗先生,您又来了。"王建国看到他,表情有些复杂,"考虑得怎么样?"

"我想见见你们的总经理。"郗建华的语气很平静。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王建国为难地说道,"总经理很忙,而且您的事情我们已经处理了。"

"我就在这里等。"郗建华在沙发上坐下,"不见到总经理,我不走。"

王建国看他态度坚决,只好去请示上级。

一个小时后,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过来。

"郗先生,我是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冯建军。"男子的态度很客气,"听说您对我们的服务有意见?"

"不是对服务有意见,是对你们的欺诈行为有意见。"郗建华直视着他的眼睛,"你们的销售人员误导我们,让我们损失了几十万。"

"郗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冯建军的语气很诚恳,"但是李俊凯的行为是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立场。而且他已经被我们开除了。"

"可是损失是我们承担的。"

"这确实是一个遗憾。"冯建军想了想,"这样吧,虽然从法律上我们没有责任,但考虑到您的特殊情况,公司可以给您一些补偿。"

"什么补偿?"

"我们可以减免您的部分管理费用,让您多拿回五万块钱。"冯建军说道,"这已经是我们能做的最大让步了。"

五万块钱。对于四十万的损失来说,这点补偿简直是杯水车薪。但郗建华知道,这可能是他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

"我需要考虑一下。"

"爸,别折腾了。"女儿的声音很疲惫,"钱没了就没了,身体要紧。你快来美国吧,我们会照顾你的。"

"我再想想。"

"爸,我知道你不甘心,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女儿的话很现实,也很残酷,"妈妈要是还在,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折磨自己。"

是啊,白秀兰要是还在,会怎么说呢?

郗建华看着白秀兰的照片,仿佛听到了她的声音:"老郗,算了吧。钱没了可以再赚,身体垮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郗建华还是不甘心。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尊严的问题。如果就这样算了,那些骗子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会有更多的老人受害。

他想起了一句话:你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06

郗建华决定战斗到底。

"楼主,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买了某某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果亏了一大笔。"

"这些保险公司太黑了,专门骗老年人的钱。"

"支持楼主维权,我们应该团结起来。"

看到这些留言,郗建华感到了一丝安慰。原来,受害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他开始联系这些受害者,建立了一个维权群。群里很快聚集了一百多个受害者,大家的经历都很相似:被销售人员误导,购买了高收益的保险产品,结果亏损严重。

"我们应该集体维权。"群里有人提议,"人多力量大,也许能讨回公道。"

"对,我们要团结起来,不能让这些骗子逍遥法外。"

郗建华被推选为维权小组的负责人。他开始组织大家收集证据,准备集体诉讼。

但是,集体维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首先是证据问题。大部分受害者都没有录音录像,很难证明销售人员的欺诈行为。而且每个人的合同条款都不完全一样,很难统一起诉。

其次是费用问题。集体诉讼需要大量的律师费和诉讼费,而大部分受害者都是老年人,经济条件有限。

最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的态度很强硬。他们认为合同条款清晰,不存在欺诈行为。即使销售人员有问题,那也是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郗老,我觉得这个官司很难打赢。"张律师看了看收集到的证据,摇了摇头,"保险公司的法律团队很强大,我们胜诉的可能性很小。"

"那就不打了吗?"郗建华有些不甘心。

郗建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知道张律师说的是实话,但他不能就这样放弃。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那些和他有相同遭遇的老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