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定价激进增额终身寿迎“团灭”预定利率时代或近尾声人身险产品将向大方向演进

银保监会划出三道红线,部分定价激进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迎“团灭”

明亚保险经纪人李玉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很多对增额终身寿险不了解的人,看到合同中的保额递增比例,往往会误以为实际收益率。

事实上,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增额比例并不会影响保单利益。“市场上,增额终身寿险保单的身故保额一般设定为现金价值、累计已交保费×对应系数、当年度有效保额”三者取大“,但在保单的保障期内,尤其是中后期,按照3.X%递增的基本保额或称有效保额,一般都不会是三者中当中最大的,增额终身寿的实际收益率关键得看现金价值。”李玉介绍。

红线二: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不能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

“假设保险公司设计一款复利3.5%收益率的产品,险企每年的投资收益率为4%还能覆盖成本,但是如果保险公司自己的投资收益率覆盖不了产品给到消费者承诺的收益率,那么险企就有亏损的风险”业内人士介绍。

据悉,小康人寿2款增额终身寿险,就因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与经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被监管通报要求立即停售,并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红线三: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暗藏费差损风险

费差损风险为当前增额终身寿最大的风险之一。据悉,弘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的2款增额终身寿险,就因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而被要求停售。

投资端低迷加大增额终身寿险利差损风险,3.5%预定利率时代或已近尾声

“而激进的增额寿产品不仅收益高,而且回本期还非常快,一般在缴费期结束后的2-3年就可以回本且收益为正。如果客户选择在早期退保,则会给公司带来不可逆转的费差损,如果市场利率不断下行,而客户选择长期持有保单,后期则可能给公司带来更严重的利差损”。

据悉,人身险利率市场化以来,监管为防范利差损风险已对保险产品定价利率上限进行过两次调整。

一是2013年8 月,原保监会发布62号文,规定普通人身险法定评估利率上限为3.5%,养老年金或10 年以上年金险法定评估利率上限为4.025%。

二是2019年8月底,银保监会出台182号文,调整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年金险评估利率上限统一至3.5%(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产品需报监管审批),并通过窗口指导、叫停产品等形式限制定价利率高于3.5%的产品发行。

目前,在市场加剧竞争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大都采用监管定价利率上限进行产品设计,而对长期投资收益的精算假设普遍为5%,但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明显,保险业上半年投资收益普遍低于5%,这也让业界感受到一定压力。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68%,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84%。“因为综合收益率低于财务收益率,这也意味着人身险行业整体存在浮亏”业内人士表示。

据13个精算师数据库统计,拉长期限来看,过去5年部分保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明显低于利润测试假设。

但据财联社记者统计,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几款增额终身寿险大多来自中小型人身险公司,以 30 岁男客户、趸交保费 10 万元为例进行测算,当产品持有期达20年时,普遍能获得近3.4%的内部收益率(IRR)。

注:颜色越红代表收益越高,蓝色越蓝代表收益越低。

增额终身寿险将落幕?后3.5%预定利率时代人身险或呈四大演进趋势

从内因看,增额终身寿险同时具有费差损和利差损风险,对保险公司未来的利润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人身险产品市场或将呈现以下四大演进趋势:

此外,从国际人身保险行业的历史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风险的关注都会逐步由死亡风险向养老风险转移。比如美国市场,在70、80年代以前,寿险还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税收递延政策的刺激,商业年金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原标题:部分定价激进增额终身寿迎“团灭” 3.5%预定利率时代或近尾声 人身险产品将向4大方向演进)

THE END
0.寿险险企万能险保险产品泰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通知》首次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预定利率基准值将通过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进行确定,由保险业协会发布。达到触发条件后,险企需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jvzquC41f{428<3eqo5bt}neng5K;LTP8P717<9CCQQ/j}rn
1.独家新生命周期表将更迭,保险产品会涨价吗?保险新浪财经“‘2023版生命表’主要拟用于规范人身保险产品的定价和评估等工作,和此前保险生命周期表对比,此次生命表中的养老类业务表发生率大概降低了20%。”据一位业内资深精算师表示,寿险产品定价不光考虑发生率,如果定价假设(预定利率,附加费用率,产品形态)一致,随着整体死亡率下降,未来定期寿险费率则降低,价格将随之下降;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yyƒrv14636653/290fxh/kpgbjnky69>82:<0ujznn
2.3%寿险产品停售倒计时险企加快产品切换记者从多家寿险公司产品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各个险企正在加快进行产品切换工作,涉及备案新产品、停售老产品、营销渠道对接等多个方面。 产品预定利率将实行动态调整 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保险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保险消费者的回报率。 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52A6553;53<99:24ivvq
3.降佣金进行时保险中介经纪人面临全线下调南方+记者还了解到,除中介渠道外,不少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渠道佣金也进行了调整。“依据精算规则,公司产品切换后佣金的确发生了变化。”一家寿险公司个险渠道负责人表示。 费用高几许 “佣金的调整与附加费用率调整相关。”上述头部中介公司管理层人士解释。 这也意味着,随着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切换,产品之外,销售端也随之调整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51375d::>839=/j}rn
4.2.5%!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回到1999年寿险万能险分红险同时,《产品定价通知》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在经历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后,原保监会曾紧急发文要求寿险产品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并一直持续至2013年。 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还同步下发了《关于平稳有序做好人身保险产品切换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L:OGQC:U273?:FTP0jvsm
5.剑指十大弊病!寿险保险产品人寿人保寿险这6家人身险公司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 【条款表述】 问题一:条款表述不严谨 涉及公司:人保寿险 人保寿险的某疾病保险,条款中关于极重度恶性肿瘤的相关表述与行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不符。 jvzquC41f{428<3eqo5bt}neng5HXLIQEQ/j}rn
6.炒3.5%寿险停售、涨价?听教授精算师怎么说|燕梳夜谭⑳|万能险林瑶珉:请两位嘉宾普及一下与话题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寿险产品是怎么分类的,寿险产品的评估利率、定价利率、预定利率是什么样的概念,以及寿险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 张琳:评估利率本来是用在准备金评估中的,不直接约束定价,所以并不与定价直接相关。但后来,监管在2013年“62号文”中按照“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思路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3J6N2Q>273?Y3S70jvsm
7.存款降息利好储蓄险产品销售,但今年寿险“开门红”为何没了往日的火爆继2023年底国有大行、股份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后,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下滑。从长期来看,定价利率3.0%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相对优势凸显,仍受到市场推崇。 “这款是固定领取3%预定利率的养老金,被保险人年龄超过70岁,就达到3.0%的复利,是目前收益率比较好的产品之一。”近日,一位经纪人在为记者测算产品收益时表示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52:5;4;;72A554;4ivvq
8.又有28家人身险公司被通报!涉及四大类问题“管理粗放意识淡漠”!下一“长险短做”问题,历来是人身险产品监管的重点问题。据券商中国记者根据银保监会网站通报梳理,自2019年5月以来至今的6次产品通报中,有5次都通报了这一问题。 三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问题。如,海保人寿、和泰人寿、横琴人寿、华贵人寿、信美相互人寿、小康人寿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32;5844<86;;4444ivvq
9.防范利差损风险寿险新产品定价利率或迎调整,行业再起“炒停”风|利率而目前的市场表现是,“保险公司为了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前销售的普通寿险和分红险的定价利率一般都是按照监管规定的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3.5%确定的,万能险的结算利率甚至更高一些。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利率总体呈下行趋势,资本市场波动也使投资收益明显降低,难以覆盖寿险产品的定价利率。这就会出现利差损”, 首都经贸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9/485eql2ko{xukrk6287:3:3ujvsm
10.预定利率3.5%保险产品将全面下架储蓄型保险销售有望回归常态根据业内消息,寿险公司新开发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下调。其中,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3.5%下调至3%,分红型产品和万能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上限则分别下调至2.5%和2%。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阳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等多家险企正在为新旧寿险产品切换做准备,8月上线新产品不成问题。比如,太保寿险预计有70款产品会进行切换,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529874@>472<44;3jvor
11.存款降息利好储蓄险产品销售,但今年寿险“开门红”为何没了往日的火爆继2023年底国有大行、股份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后,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下滑。从长期来看,定价利率3.0%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相对优势凸显,仍受到市场推崇。 “这款是固定领取3%预定利率的养老金,被保险人年龄超过70岁,就达到3.0%的复利,是目前收益率比较好的产品之一。”近日,一位经纪人在为记者测算产品收益时表示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96/2;5eql2kpcgyjqf75563:>3ujvsm
12.金融监管总局向行业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此外,《通知》还要求,要建立与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相适应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确保预定利率调整过程中产品开发、切换、停售、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开源证券认为,长端利率持续下降驱动寿险预定利率连续两年调降,降幅和进度均略超预期。监管引导以及2023年停售有所透支下,预计今年停售影响同比减弱jvzquC41zwkrk~3eqo573;:;68;79882239:;:8
13.告别3.5%产品,回暖的寿险保费还会大增吗此次产品定价利率下调所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一位大型上市险企寿险负责人表示,当前公司70%的寿险产品都需要切换,除了涉及的3.5%利率产品外,还包括短险、医疗险,究其背后原因,主要系产品定价已改变,同时产品形态上要有所升级。 4月21日,《财经五月花》曾由多个信源获悉,彼时监管部门陆续召集相关保险公司开会,主要针对jvzquC41hktbplj0uktb0ls14284/9
14.一周合辑|中国人保掌门人“易主”,招行回应存量房贷转按揭,杰富瑞据媒体报道,多家人身险公司已于9月1日完成普通型寿险产品切换,上线多款预定利率2.5%的增额终身寿险新产品。此前,金融监管总局曾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要求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也按此执行。同时,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寿险产品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squq14285/9>/2;5eql2kpetrg{m39;:32B3ujvsm
15.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倒计时,险企加快新老产品切换根据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9月起,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利用预定利率下调前的窗口期,不少保险代理人开足马力冲业绩。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前各家险企加快新老产品切换。业内人士表示,预定利率下调或影响保险产品价格。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财务规划和保障需求等,合理购买保险产品jvzquC41ycrmu}wggvio0lto1nowgwjyu18:8=7;3
16.战“疫”思考八新冠疫情下中国保险业的“危”与“机”通过与险企的系统打通,在产品选择与销售、个性定制、核保定价、服务保全、风险评估、协助理赔等环节深度合作,并与险企共同设计开发7款寿险产品(截至2019年9月),力求为客户打造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提升线上体验。受益于全流程线上化的销售模式,慧择的销售顾问通过“移动工作台”与客户保持互动,为通过慧择网站前来咨询jvzquC41kpyvtjseg0nfz~s0eqs04972/28.4>4422:1;B<20jznn
17.深度|泰康资产段国圣、马得原:保险资产负债环境变化与资产配置策略对保险公司而言,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从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独立视角,延伸至包含产品设计、产品定价的全生命周期视角。在资产配置的过程中,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要求总体上鼓励保险公司加大长久期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力度,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并在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和现金流匹配中寻求动态平衡。jvzquC41zwkrk~3eqo535<:65;;6687:34:33=9
18.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倒计时险企加快新老产品切换李先生告诉记者,部分险企在7月末至8月中旬停售了一批老产品,还有一些险企选择在8月31日“卡点”停售老产品,包括养老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两全险、重疾险、护理险等。 与此同时,险企也在陆续推出新的保险产品。比如,复星联合健康近期推出预定利率为2.0%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中意人寿、信泰人寿、华泰人寿等推出jvzquC41yy}/u}hp0eun1jwvkerf1mjvckr05;<96;>/j}rn
19.寿险预定利率迈向历史新低新老产品切换进入窗口期人民财讯7月21日电,随着7月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即将公布,与LPR紧密挂钩的人身保险产品如何定价,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利率下调预期下,新一轮人身保险利率下调事实上已经启幕:保险公司一边从新产品、队伍销售等方面准备切换;另一边销售人员抓紧窗口期拓展销售。 jvzq<84yyy4fi|jc0eun1wjyu1jfvjnn14699?8;0jznn
20.中国人寿侯晋:已做好产品切换准备,将加强分红险研发与投放中新经纬8月30日电 (李自曼 实习生 张舒毓)“中国人寿已经做好了在预定利率下调之后产品全面切换的准备,包括整个公司销售管理的准备,也会积极地做到业务平稳过渡,实现全年新业务价值的较快增长。”30日,中国人寿总精算师侯晋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jvzquC41yy}/l€{kgy4dqv4lkpmxgr4jvor02A2521<17=<2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