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剖析:寿险和增额终身寿的区别——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在保险市场中,寿险与增额终身寿常被提及,但多数人对二者认知模糊。二者同属人寿保险范畴,它们在核心功能、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本文将从定义、差异及购买场景三个维度,为大家全面拆解寿险与增额终身寿的不同,帮助消费者们做出合理决策。

一、寿险和增额终身寿的定义

1.寿险:寿险全称为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被保险人死亡或全残保险给付赔偿。

核心功能:风险转移,即通过缴纳保费,在被保险人发生约定风险时,保险公司为受益人提供一笔确定的经济补偿。

分类:寿险根据保障期限的不同可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两类。定期寿险保障期限固定,保费较低;终身寿险保障至被保险人终身,保费较高,除基础保障外,还带有一定的财富传承属性。

2.增额终身寿:增额终身寿是终身寿险的一种,其核心亮点不是身故保障,而是保额与现金价值按合同约定利率终身增长。通俗来讲,它是带有身故保障的储蓄型保险。投保人缴纳保费后,现金价值会以固定利率逐年增长,且保额会随现金价值同步增长。

核心功能: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安全增值+灵活规划财产,消费者可通过减保、保单贷款等方式,将增长的现金价值灵活取出,兼具储蓄与保障属性。

二、寿险和增额终身寿的三大区别

1.功能侧重:

寿险的核心是风险对冲,解决的是家庭经济支柱万一离世,如何保障家人生活不受影响的问题。

例如,一位30岁、背负100万房贷的父亲,投保10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若不幸在保障期内身故,保险公司赔付的100万可用于偿还房贷,避免家人无家可归。增额终身寿的核心是资产稳健增值,解决的是如何让闲置资金安全增长,同时兼顾灵活使用的问题。投保后,当保险的现金价值增长到一定金额,消费者可通过减保功能,按需领取部分现金价值,剩余现金价值继续按约定利率增长;若急需大额资金,还可申请保单贷款,最高可贷现金价值的80%,贷款期间现金价值仍正常增长,且无需抵押、手续简便。不过,部分产品对减保金额、次数有一定限制,大家投保时需注意条款约定。

例如,一位40岁的企业主,将50万闲置资金投入增额终身寿,现金价值按2.0%复利增长,到60岁时现金价值,此时企业主可通过减少保险金额,部分领取保险的现金价值作为养老金;若期间急需资金,还可通过保单贷款取出最高80%现金价值。

与增额终身寿相比,寿险的资金灵活性极低:定期寿险在保障期内无法领取现金价值;普通终身寿险虽可退保领取现金价值,但前期现金价值增长慢,若短期内退保,可能面临本金亏损,且一旦退保,保障也会终止,无法兼顾资金使用与保障需求。

2.收益模式:

传统寿险几乎无收益可言:定期寿险若保障期内未发生身故/全残,保费不会返还,也无利息;普通终身寿险虽有现金价值,但增长速度慢,且通常不对外明确约定增长利率,现金价值高低依赖保险公司经营情况。

增额终身寿的收益具有确定性、复利性:合同中会明确约定现金价值增长利率,且按复利计算,现金价值每年的增长金额、不同年龄段的现金价值总额,均可在投保时通过保单利益表清晰查看,不受市场利率下行、保险公司经营波动的影响。安全性与银行存款、国债相当,但与之相比,长期收益更高。

3.保费与保额:

寿险的保费低,保额确定,保费与保额的杠杆比较高。以30岁男性为例,投保100万保额、保障至60岁的定期寿险,每年保费仅需1000-2000元,保费与保额的杠杆比可达1:500甚至更高。

增额终身寿的保费会逐年增加,保额也会逐年增加,前期身故赔付金额可能低于已交保费,保费与保额的杠杆比远低于传统寿险。

三、适用人群和场景

1.优先配置寿险的场景

家庭经济支柱:若被保人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应优先配置定期寿险,保额建议为家庭年开支的5-10倍+未偿还债务总额,确保万一发生风险,家人能维持5-10年的正常生活。

预算有限但需高保障:若你的保险预算较低,但希望获得高额身故保障,定期寿险是最优选择,可在有限预算内最大化风险覆盖。

2.优先配置增额终身寿的场景

有长期储蓄需求:若你有一笔长期无需使用的闲置资金,希望在兼顾资金安全性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增额终身寿是合适的选择。

有明确的资金规划目标:若你已明确未来10-20年有特定资金需求,如孩子18岁上大学、自己60岁退休,可通过增额终身寿提前锁定收益,避免市场利率下行影响资金增值。

四、总结

寿险聚焦风险保障,为家庭经济安全筑牢防线;增额终身寿聚焦资产增值,为长期资金规划提供安全渠道。消费者在选择时,需先明确自身核心需求,若处于家庭责任期,优先配置定期寿险;若有长期储蓄、资产规划需求,可考虑增额终身寿。若预算充足,也可将二者结合配置,既覆盖风险,又实现资产稳健增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