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这是三大粮食作物首次列入稳定措施范围里。此外,一号文件指出,2022年将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我国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和保险支持政策,还有怎样的改善空间?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峰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成本保险能为种植三大粮食作物的农民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障水平、更广的保险责任范围,惠及全体农户,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同时目前的农业保险产品对农业大灾风险的抵御能力还有待提高,形成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全链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势在必行。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峰。受访者供图

稳住三大粮食作物补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

新京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基于怎样的考虑?

李晓峰:第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粮食生产和国际粮食市场有很大影响,近些年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极端天气对全球粮食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因此,国家必须稳住“三农”基本盘和粮食“压舱石”,守住“粮食基本自足,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底线,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将玉米、大豆和稻谷都列入“稳定措施”范围里,这有助于提高和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玉米、大豆和稻谷的生产和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确保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并力争稳中有增”。

第二,巩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农业农村部正在不断改进农业补贴方法,进一步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玉米、大豆和稻谷都被列入“稳定措施”,有利于提高玉米、大豆和稻谷的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第三,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各种因素造成的粮食生产不确定性,也导致国际和国内市场粮食的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农民种粮风险增加,保持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的稳定前提是要保证农户种植收益不减少的同时,还要争取增收。“稳定措施”中对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补贴政策和保险支持政策等,能够保障农户种粮基本收益。

农业保险产品多项政策需有效衔接

新京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在2022年实现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而2021年已经覆盖500个产粮大县,约占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的60%。我国当前的三大作物保险产品政策体系是怎样的?在该项目继续推进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晓峰:我国当前,针对三大粮食作物的保险产品除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以外,还有2007年开始试点、2012年扩展至全国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和2017年开始试点、2019年扩大到500个产粮大县的农业大灾保险。后续在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过程中,保留直接物化成本保险,自2022年起取消农业大灾保险。这需要,首先应该做好这几项保险产品政策的衔接,让农户做好投保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

其次,做好财政支持。财政支持是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965.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付保费补贴达333.45亿元,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4.78万亿元,这为农业生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风险保障。在推动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向产粮大县全覆盖的过程中,财政的作用不可或缺。《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保费实施补贴,补贴标准为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未对农户自缴比例和市县财政承担比例作出要求,由实施地区省级财政结合实际自主确定,因此不仅要考虑农户的保费承担能力,还要市县等地方政府为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做好财政支持。

最后,做好承保理赔。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障的同时,农户也面临着更高额的保费支出,农户是否愿意购买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取决于其在农户农业生产发生保险条款风险责任时是否能按照保险条款约定足额及时赔付。这需要保险承保公司对承保理赔加强管理,提高农业保险政策精准性、实效性,确保农户灾后理赔足额及时,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都要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

如何理解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

新京报: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晓峰:完全成本保险能为种植三大粮食作物的农民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障水平、更广的保险责任范围,同时惠及全体农户。

首先,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对种粮的农民来说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保障水平。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保障水平最高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而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最高保障水平仅有40%。

接着,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意味着更广的保险责任范围。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涵盖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保险责任范围更广,解决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

还有,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意味着全体农户受惠。完全成本保险将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均纳入保险的保障范围,与之前试点的农业大灾保险仅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相比,扩大了受惠农民群体,提升了保险风险保障的普惠性。

新京报:“完全成本”是否包含自然灾害、价格异动带来的损害?

李晓峰: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涵盖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不包含价格异动带来的损害。农产品价格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涵盖在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责任中。

需形成“全链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新京报: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和保险支持政策,还存在怎样的完善空间?

李晓峰:一是制度体系有待完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农业保险条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作为“准公共物品”的作用,早日形成银保监会、财政部、保险机构、农户多方一体的制度执行、监督和反馈体系。

二是信息数据平台有待搭建。我国农业保险的公开数据较少,不利于提高农业保险政策制定和保险保费厘定的精准性,应尽快建设农业保险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修改完善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方面的不足,助力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是大灾风险分散有待加强。目前的农业保险产品对农业大灾风险的抵御能力有待提高,形成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全链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势在必行。同时,应进一步发挥再保险、“保险+期货”、“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等的作用。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邮保险属于什么保险中邮保险属于什么保险 中邮保险是指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或保险产品。中国邮政作为一家拥有广泛服务网络的企业,经常会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各类保险产品,如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这些保险产品可能由不同的保险公司提供,但通过中国邮政的渠道进行销售和服务。因此,中邮保险并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保险jvzquC41yy}/z‚0ep5uqyyci1€iqwl{qwhbqncpunv{~2797>187mvon
1.晚风习习范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及农民灾后自救能力为总体目标,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在稳定发展、规范运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农业保险体系,为全市社会主义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624ivvq
2.俞燕:1700多万名渔民,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互助保险社,从渔人变成保险人此外,《农业保险条例》虽然包括渔业,但未将其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因此渔业保险还无法享受到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优惠政策。 渔业是高风险产业,渔业从业者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风险类型被定为第6级,需要缴纳的保费最高。在渔业互助保险体系中,其发展离不开财政补贴。 据了解,从各地的情况来看,财政提供的保费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n8npuwxbplj14283/97/385{n6nm{cqvo‚;397:797xjvor
3.农险保费破千亿元,意味着什么在河南南阳唐河县,保险业务员在田间核实受灾情况。 资料图 如今,农业保险已日益成为农民应对农业风险挑战的坚实依靠。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92亿元,同比增长23%。事实上,自2020年起,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这组亮眼的数据意味着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jvzquC41pg}t0lfw0gjv0ls1ovtepn|155;47<8;244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