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加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全面升级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多方促进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一、行业相关概述

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赔偿保险。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农业保险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我国农业保险按分类方式分类可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按农业种类分、按危险性分、按保险责任范围分、按赔付办法分。其中按农业种类可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森林保险;按保险责任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或一切险。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1、政策逐步完善,农业保险加速向高质量发展

农业保险能够在农业生产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帮助农民进行稳定的生产和经营,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提供经济补偿,这会使农业生产更加稳定,粮食安全得以保障;推动了农业体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对“三农”发展起到“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影响、保障农民收入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保障的需求也在提升,凸显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前我国正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迈开脚步,农业保险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冲击下,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保护甲”。

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三农”事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不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而早在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迈进了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随后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2022年要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这也对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印发《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指引》是保险业首次从行业自律层面制定农业保险领域的产品开发指导性文件,有利于形成监管统筹管理、协会自律引导、公司主动落实的农险保险产品开发机制,对加快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2024年2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提出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巨灾保险制度。这是巨灾保险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提及。而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这些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对风险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建立“农业大灾保险”制度,既能解决政府救灾资金的巨大缺口,又能弥补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普遍较低、补偿不足的问题。但当前这一制度要依靠财政资金来支付保险费或者建立“农业大灾保险基金”,顶层设计只是提倡,短时间内恐怕还难以全面实施。

综上,随着农业保险政策逐步完善,目前农业保险已成为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保险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态势向好。比如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新产品及“基本险+附加险”等新模式。这些新产品和新模式的大量试点,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也成为未来优化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重要探索。

2、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覆盖农产品最多、业务模式最丰富的农业保险大国之一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到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进入“快车道”,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覆盖农产品最多、业务模式最丰富的农业保险大国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1219亿元。2023年全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430亿元,增速达到17.31%,远高于财险业的平均增速(6.7%)。

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作用在不断增强。我国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面积达到21亿亩,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4%,承保的农产品品种超500个,承保农作物品种超过210种,形成了“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农险体系,基本覆盖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猪等主要大宗农产品,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2023年全年,农业保险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达4.98万亿元。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22年我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已经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826个产粮大县全覆盖。2023年再次扩大到全国所有的产粮大县,约有1000多个产粮大县的农户可以受益。据了解,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是农业保险'提标’的重要方面,通过提高保险金额和增加风险保障责任,来调动投保农户的积极性,确实为农户农业收入的稳定增加作出贡献,让乡村振兴无后顾之忧,踏踏实实向前推进。而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正处于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该确保主要农产品的补贴力度,提高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与标准,建立稳定、适度上调的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特色农产品保险进入到了由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保险新时期。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成为近年来农业保险的一个重要发力点。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扩面提质增效,特色农产品保险从商业性或小范围的地方政策性保险试点,过渡到了由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保险新时期。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官网披露数据,2022年,地方财政支持开展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已超过260个。

保险产品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多家头部财险公司农险多达上千款,覆盖了农、林、牧、渔上百个农产品品种,构建了成本、产量、收入、价格指数、天气指数等完善的保险产品体系。从投保端来看,农户、养殖户风险保障意识不断提高,积极参保农业保险,以减少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保护自身财产权益。不少农户、养殖户已经将农业保险列入每年的“必备品”。

创新发展模式增多。在特色农险不断出新的同时,目前保险机构还在加大探索农险“搭配创新”模式,“保险+期货”“保险+担保”“保险+期货+银行”“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等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品种覆盖玉米、白糖、大豆、棉花、苹果等。同时农业保险领域科技赋能的力度也在加大,在精准定损、快速理赔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专家认为,科技与农业保险深入融合,可提高承保与理赔效率,推进精准承保理赔。新兴科技越来越多运用到农业保险中,为赔付率和农作物损失情况的测算、加强自然风险监测提供精准依据。

3、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仍存一些弊端亟待解决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保险市场,但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仍存一些弊端亟待解决。例如有的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市场经营主体自付部分偏高,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和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现有的法规和文件在厘清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的政府与市场边界问题上仍有待细化。此外农业保险对农业自然灾害造成风险的保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2023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5月底的河南“烂场雨”、7月底的京津冀大暴雨,都使种粮农民遭受了重大损失。

以种植业为例,虽然当前的种植业保险已经逐步从物化成本保险发展到完全成本保险与收入保险,覆盖范围也从产粮大县扩大到全国,但这远远不够,应该进一步扩大包括制种保险在内的种植业保险覆盖范围。而如何更好地将政策落到实处,如何加快扩大农业保险产品范围,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事业,是我国农业保险业正在着力攻克的课题。

对此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农业保险仍需扩大覆盖范围,持续增加保险产品供给,提高保障标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对策需要从农户保险意识、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人才、加强科技运用和立法保障等多角度立体化地协同探索与实践。

THE END
0.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新浪财经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农业保险有四项要求:一是提出“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二是进一步“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三是要求“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四是强调“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10.180,0.93,10.05%)保险”。笔者仅就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些学习体会。 扩大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6/98/355eql2kpgvokzz723<56=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