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险支持设施农业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设施农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协同相关部门指导各金融机构立足自身定位,围绕现代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乡村特色产业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不断探索金融支持的有效路径,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应急续贷、支农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有效缓解了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也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案例汇编收录了多家金融机构支持设施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旨在展示金融机构在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和成效,为进一步推动金融与设施农业深度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打造“强集体共富裕”共同体服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强则产业旺乡村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中原农险,探索以村集体土地托管/自营、特色种养、初级加工、居间服务、合作经营、资产管理等六类保险+金融服务,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农”,打造“强集体共富裕”共同体,形成了“方案输出、资源引入、产业带动、保险保障、金融助力”五位一体保险服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2024年累计为63个县707个村集体设计专属服务方案,覆盖约71万农户,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约4690万元,融资增信8498万元,提供风险保障超15.94亿元。

一、工作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农户)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巩固党的基层堡垒的重要基础。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聚焦河南省村集体经济持续“造血”能力不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中原农险,立足新发展阶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聚焦“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共同富裕”工作重心,强化“功能发挥、资源整合、要素牵引”工作抓手,打造“强集体共富裕”共同体,有力服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摸排,联动设计方案。

一是成立工作小组。聚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原农险联合成立保险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小组,中原农险成立专项课题小组,并将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深入研究和分析。二是全面调查研究。工作小组深入10多个县进行走访调研,全面了解河南省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存在问题,聚焦县乡政府“三难”(人难找、路难走、线难牵),村集体“五缺”(创业缺人才、发展缺项目、投入缺资金、销售缺渠道、管理缺经验),银行“四怕”(评审怕信息不准、贷款怕项目亏损、风控怕服务无腿、到期怕赖账犯浑)等问题,形成了保险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

精准谋划,因村施策推动。

一是明确试点标准。以支部带头人想干、愿干、能干为关键标准,在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把关筛选的基础上,优选村委班子团结、发展意愿强、有责任担当、有干事创业能力、征信记录良好、“四星五星支部”,或省委组织部专项资金扶持且有一定经营成效的村集体作为服务对象。二是细化帮扶方案。在初步方案基础上,会同中原农险以“有无产业基础”精准区分村集体类型,按照“村集体需求+保险保障+N种菜单式服务”细化一村一策方案。对无产业基础的村集体,激活动能,输入方案,跟踪培育,要素支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对有产业基础的村集体,依托产业,提级升档,辐射带动,惠及乡邻,实现从1到N跨越。三是加强资源支撑。指导中原农险引入托管组织、电商平台、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和专家,链接多家银行和产业资金,不断丰富乡村振兴共同体资源,多层次破解融资等赋能难题,为村集体发展提供有效资源支撑。

机制管控,加速复制推广。

一是强化机制推动。通过以“党建引领”聚合力,以“千万工程”强定力,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保障体制,形成了农业农村部门统筹、乡镇政府主要推动、村集体发展主导、中原农险和龙头企业助力的落地推动机制。二是加强过程管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与中原农险建立过程管控机制,采取每周召开碰头会,督促进度,解决问题,保证工作不松劲;每月召开专题会,总结复盘,理清思路,保证工作出效果;定期开展集中点评、观摩带动、通报进展,保证示范带动。三是推动推广复制。2023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中原农险在安阳内黄、许昌禹州、洛阳嵩县、开封祥符等四个县区开展“百村计划”保险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2024年指导中原农险总结试点经验,迭代升级服务模式,形成中原农险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百县千乡万村”发展规划,并组织集中宣导培训,要求各市县因地制宜开展,保障该模式快速彰显成效。

燎原成势,全面提质升级。

积极引导支持中原农险不断丰富共同体资源,因地制宜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形成了一批典型模式。一是村集体土地托管/自营+保险+融资+技术指导。中原农险引导村集体有序流转土地,通过引入专业化公司或集体自营对规模化土地开展耕、种、管、收、售全流程管理,并提供一揽子保险保障。二是村集体特色种养+保险+融资。中原农险紧扣特色产业链条发展需求,强化金融要素支撑,并提供产业链风险保障。三是村集体初级加工+保险+融资+龙头企业。中原农险链接银行、龙头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农业订单、一揽子保险保障等服务,推动村集体产业提档升级。四是村集体居间服务+保险+融资+龙头企业。通过中原农险链接资源,村集体发挥组织优势,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协同发力助力村集体增收。五是村集体合作经营+保险+融资+技术指导。通过中原农险提供融资增信、保险保障和专家指导服务,支持村集体与合作社以股份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联合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六是村集体资产+双保险+收益保障。聚焦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中原农险为村集体资产提供灾害损失及营运收入损失的“双保障”,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助力集体增收、共同富裕。

三、支农成效

(一)推动了金融资源有效赋能。

截至2024年,保险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百县千乡万村”工程已为63个县、164个乡镇、707个村集体提供“保险+N”服务模式,惠及约71万农户,累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约4690万元,撬动农商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融资增信8498万元。在主粮完全成本保险、特色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创新集体资产租赁保证保险、订单履约信用保险、支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为707个村集体提供风险保障15.94亿元。“强集体共富裕——服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从全国235个普惠保险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普惠保险重点宣传案例”。

取得了创新模式良好成效。

如内黄县冯庄村依托当地辣椒种植产业优势,成立村集体绝对控股的剁椒加工企业,中原农险以贷款保证保险增信撬动光大银行150万元贷款支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助力村集体新增分红收入30万元,入股农户累计分红76.5万元,惠及农户约700人,并带动周边辣椒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再如,由中原农险引入河南大蒜集团为开封祥符区西姜寨乡提供收购服务,为前常岗村等31个村集体提供居间服务,链接供需双方,在增加农户农产品销量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惠及农户超6万人。

实现了各参与主体四账统一。

一是实现了经济账。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二是实现了民心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集体公共积累和财力,破解村集体“无钱办事”难题,保障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和更好的公共服务,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党在基层的执政力、村级事务的自治力,落实乡村振兴的战斗力。三是实现了企业账。向地方党委、政府全面输出智慧方案,极大激发了村集体发展内生动力,取得了农户信任度和影响力,发掘并激活了农村金融保险的有效需求,找准了“大农险”全方位服务的落脚点。四是实现了行业账。推动了保险、信贷等多种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探索了金融支农的有效途径。

四、推广价值

以保险服务村集体作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切入点,助力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巩固党的基层堡垒,促进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共同富裕,找好了金融支农服务的发力点,找实了保险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落脚点,找到了政府、金融同题共答的契合点,为金融支农探索了有效途径、打造了示范榜样,具有较强的复制推广价值,是践行“培育中国特色保险文化”精神,塑造“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良好形象的生动实践,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中原农险将持续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推动中原农险服务村集体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确保把保险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支农之路“走正、走实、走顺、走宽、走远”。一是以村集体增收为根基,发挥保险核心功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担当尽责,确保走“正”;二是以求真务实定标准,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确保走“实”;三是以协作思维提效能,链接资源,牵引要素,内通外联,确保走“顺”;四是以“共同体”理念聚合力,行业互鉴,共建共享,汇聚保险业服务村集体经济的事业共同体、行动共同体,确保走“宽”;五是以“久久为功”强定力,一年接着一年干,力争服务100个县区、1000个乡镇、10000个村集体,确保走“远”!

THE END
0.政策性种植险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2023年,在产粮大县落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补贴政策,当年承保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的面积分别为970万亩、1616万亩、138万亩,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以平安产险陕西分公司为例,2023年,公司为陕西省61.35万户次农户提供了136.54亿风险保障。 农业保险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也是广大农民收入的“稳定器”。作为jvzquC41yy}/eww0ep5tzyi1iuzkuuf146369:371z32;9273;`7;;9279797xjvor
1.创新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服务现代农业高同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批准将瓜果及蔬菜育苗保险纳入北京市创新险种试点名录,由北京市、区两级财政提供80%的保险费用补贴,减轻了农户投保成本,为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提供了政策支持。2020年,瓜果和蔬菜育苗保险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改革试验任务,为探索农村改革试验提供案例参考。jvzq<84yyy4ykwmwcpku0lto1ouog‚44248239912ei::9>gg4<26>i2c:hf8;:44;>ehk:21e4ivvq
2.江西上高:农业保险为种植农户保驾护航“在遭受强降雨后,中药材种植保险让我得到赔偿。”近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芦州乡黄山村黄启才在收到银行转账的204120元理赔款。 农时不等人,是农业生产的铁律。6月连日降雨导致多处农田被淹、农作物受损、种植户受灾。恒邦保险上高支公司第一时间赶往受灾地点查勘险情,通过“绿色通道”简化理赔程序和材料,做到“应jvzq<84lz0vfqyqg0eun0ls1p4532;912:631l6:8591/=5;548::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