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202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出48个险种
5月28日,《北京市202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宣传解读通报会召开。今年,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继续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进行修订和印发,共推出48个险种,推广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
据介绍,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自2007年建立,旨在通过统一颁布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条款,指导保险公司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规范农业保险市场运行,已日益成为保护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稳定、保障农民利益的“减震器”和“压舱石”。今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修订。
二是优化保险险种和费率。综合近6年投保、赔付等情况,对赔付率低但属于重要农产品的肉牛、西瓜、仔猪3个险种降低保险费率;对近三年在创新险种中,保障良好、符合本市农业发展需要的瓜果及蔬菜育苗保险,纳入统颁条款。此外,将“海棠”纳入到苹果种植和果树树体保险范畴中,将海淀区蜂业气象指数保险纳入蜂业气象指数保险中。
三是完善保险理赔要求。通过增加气象站等,进一步提升部分气象指数保险的精准度。新条款还明确,“保险人在接到报案后,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查勘,因客观原因难以及时查勘的,应当与报案人联系并说明原因”。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快查勘快定损快理赔”工作要求,督促保险机构第一时间应对灾情。
四是拓宽保险理赔条件。取消续保猪类养殖保险的观察期,对观察期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生猪死亡的启动赔付;将叶类、根茎类蔬菜、茄果类及其他类蔬菜种植保险中冻害赔付标准,从损失率达到50%(含)以上才能赔付,修订为结合实际损失计算赔偿。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修订为育肥猪收益损失保险,在保价格的同时,增加了对疫情扑杀造成预期收益损失的保障。
修订后的《北京市202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共推出险种48个,包括粮食、蔬菜、果品等种植业险种30个,奶牛、能繁母猪、渔业、家禽、蜂业等畜牧养殖类险种13个,温室大棚、果树树体、农机综合等农业财产类险种4个;育肥猪收益损失保险1个。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样化、广覆盖、高质量、反应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创新亮点。202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风险保障更全、保障范围更广、保险金额更高,为不同农户提供了更为多样化保险方案;13个涉农区的农户,不论所在地域、发展水平、种养品种和规模等,均能享受到规范统一、精准务实的保险惠农政策;按照“快查勘、快定损、快理赔”的“三快”工作要求,一旦发生灾情,市区迅速反应、立即处置,督促保险机构快速有效理赔,开辟绿色通道,做好早赔快赔、合理预赔、应赔尽赔。